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日升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带宽
  • 2篇扭转角
  • 2篇频率带宽
  • 2篇平流层
  • 2篇转角
  • 2篇阻抗匹配
  • 2篇流层
  • 2篇螺旋桨
  • 2篇螺旋桨桨叶
  • 2篇马赫数
  • 2篇进气
  • 2篇进气道
  • 2篇雷达
  • 2篇激波
  • 2篇桨叶
  • 2篇反射率
  • 2篇飞行
  • 2篇飞行器
  • 2篇附面层
  • 2篇高空

机构

  • 7篇北京电子工程...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动力机械...

作者

  • 8篇郑日升
  • 3篇刘恒军
  • 2篇于达仁
  • 2篇张庆兵
  • 2篇王超伦
  • 1篇常军涛
  • 1篇满延进
  • 1篇杨晟博
  • 1篇李伟鹏
  • 1篇陈浮
  • 1篇朱守梅
  • 1篇张庆兵
  • 1篇崔佃飞

传媒

  • 3篇现代防御技术
  • 3篇推进技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吸波结构材料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3层Jaumann吸波结构隐身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重点以2~18 GHz范围内的材料反射率T<-15 dB频率带宽为优化目标。比较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在反射率T<-10 dB和T<-20 dB条件下的频率带宽,发现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频率带宽,并得到了相应的介电常数,隔离层厚度及电阻抗的值。在反射率T<-15 dB条件下,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的反射率总和比遗传算法少约2 dB。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三层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反射率频宽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郑日升张春林
关键词:雷达隐身粒子群优化算法反射率频率带宽阻抗匹配
冲压发动机-飞行器加速过程轨迹最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研究吸气式飞行器加速过程的最优轨迹,针对一个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超声速飞行器,由起始状态19km(约2.7马赫)至终点状态25km(约6.0马赫)的加速爬升过程,提出了一种考虑发动机推进机理的加速过程轨迹最优化方法。将理想的冲压发动机模型与竖直平面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考虑不启动保护约束,分别定义了最小油耗和最小时间两种轨迹最优化问题,并应用高斯伪谱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轨迹最优化问题的实质是将发动机比冲和推力性能与飞行器动力学性能进行最优化匹配。最小油耗轨迹较最小时间轨迹增加了30.3%的加速时间,节约了4.7%的燃油消耗。不同的起飞重量对最小油耗轨迹有一定的影响,较大的起飞重量需要飞行器在爬升前获得更大的动压。
杨晟博郑日升于达仁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高斯伪谱法
“X”型布局锯齿唇口进气道的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与隐身一体化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针对"X"型布局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与隐身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A)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流动机理和散射机理,获得了有/无进气道唇口的气动性能和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频率15GHz时,采用锯齿外形进气道唇口的飞行器在垂直极化(VV)和水平极化方式(HH)时能够降低飞行器的RCS;在锯齿区域附近出现大量的小尺度激波和涡流结构,扰乱了进气道正常流动;无锯齿时,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大,其次是锯齿角度为90°外形,锯齿角度为45°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相对最小,主要是因为锯齿角度45°时的进气道进口泄漏量相对较小;得到了无锯齿时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最小,同时,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的阻力系数相对较小。
郑日升戚开南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
关键词:雷达散射截面气动外形高分辨一维距离像总压恢复系数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
一种高空螺旋桨快速迭代生成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空螺旋桨快速迭代生成方法,其包括步骤:第一步:确定螺旋桨直径;第二步:确定螺旋桨桨叶宽度与桨叶厚度;第三步:选取高空螺旋桨翼型;第四步:确定高空螺旋桨桨叶数;第五步:确定螺旋桨桨叶扭转角;第六步:确定螺旋...
王超伦韩朝郑日升
一种高空螺旋桨快速迭代生成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空螺旋桨快速迭代生成方法,其包括步骤:第一步:确定螺旋桨直径;第二步:确定螺旋桨桨叶宽度与桨叶厚度;第三步:选取高空螺旋桨翼型;第四步:确定高空螺旋桨桨叶数;第五步:确定螺旋桨桨叶扭转角;第六步:确定螺旋...
王超伦韩朝郑日升
"X"布局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抑制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方法,针对二元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与附面层严重的干扰现象,采用分流楔抑制激波与附面层干扰方法,对有无分流楔的进气道性能及流动机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流楔的流动控制方法,有效抑制了激波/附面层产生的分离包对进气道内流动的干扰;提高倒置进气道的气动性能,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捕获系数均有提高,计算模型的壁面总阻力系数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分流楔尾迹中强剪切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的强度;在分流楔后缘存在稳定的横向涡,由于气流进入尾迹驻涡是来自附面层外的总压较高的高能流体,提高了附面层的抗逆压能力;由于尾迹驻涡的存在使得分离涡没有向弹体周向扩散,减小了阻力。该方法实现了对高超声速倒置进气道激波/附面层干扰的抑制,揭示了其抑制的机理。
郑日升李伟鹏常军涛崔佃飞满延进朱守梅于达仁陈浮
关键词:数值仿真冲压发动机
弹体前缘圆孔凹槽有/无喷射流机理研究
2017年
为了研究不同圆孔凹槽直径及有/无喷射流流动机理,采用标准的k-w SST湍流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流体经过圆孔凹槽时,在圆孔凹槽边缘会形成膨胀波和压缩波,在圆孔凹槽内可能会形成涡流结构,并保持低速流体。当圆孔凹槽直径逐渐增加时,引起弹体壁面声速径向距离增加。同时,随着攻角的增大,圆孔凹槽内的静压逐渐降低;圆孔凹槽喷流速度的增加导致凹槽出口会出现激波现象,当喷流速度达到600 m/s时,凹槽出口激波强度明显增加,圆孔凹槽内静压减小。
郑日升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戚开南
关键词:湍流模型附面层激波涡系结构
采用遗传算法对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以频率带宽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针对3层Jaumann吸波结构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不同介电常数,不同隔离层层数,不同隔离层厚度以及不同电阻参数对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影响;在吸波结构材料反射率T<-15 d B条件下,获得了较宽的频率带宽,并得到了该频率带宽内相应介电常数,隔离层厚度和电阻的优化参数。
郑日升张庆兵刘恒军肖志河戚开南
关键词:遗传算法反射率阻抗匹配频率带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