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运华

作品数:2 被引量:7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氮沉降
  • 2篇大气氮沉降
  • 1篇养分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养分
  • 1篇监测网络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宋韦
  • 2篇刘学军
  • 2篇李凯辉
  • 2篇吕金岭
  • 2篇常运华

传媒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被引量:7
2013年
中国是维持全球氮平衡的关键。以大气氮沉降为例,畜禽养殖、化肥施用、能源消耗等人为扰动致使活性氮的排放量与沉降量正持续走高,欧美已率先开展氮沉降及其引发的环境与经济后果的评估。中国省级或更大尺度的沉降规模,空间分布和输移途径资料较难获取,大气传输模型(ATMs)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概述ATMs的演进阶段和代表模型,并为应对我国缺乏氮沉降模拟专业模型的问题,建立一个总量近百的大气氮沉降相关模型(排放源含NH_3、NOx和SO_2的ATMs),以总揽世界模型发展全貌。理论上,模型的检验和相互比较以监测值与模拟值的定性分析为基础,中国面临的困境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监测网络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事实上,大气氮沉降模型在污染场和浓度场的模拟过程中受到诸如大气环流、边界层高度等条件的制约进而影响模拟效果。NH_3的特性对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归纳各种制约条件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模型自身架构(格网大小、垂直精度、气象场获取途径以及扩散模式的选取)、模拟过程(源排放、干沉降和扩散)、设计意图,力图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探讨各个模型应对制约条件的能力,比较各自优劣,以期筛选出适用于模拟省域乃至全国大气氮沉降的数值模型。
常运华刘学军李凯辉吕金岭宋韦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
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被引量:70
2012年
含氮化合物从大气中移除并降落到地表的过程称为大气氮沉降(N deposition),它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化石燃料燃烧、氮肥施用、畜禽养殖等人为活动,致使活性氮的排放量增加,这部分氮素最终以干/湿沉降的方式返回到地球表面,以营养源和酸源的形式介入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了氮素的自然循环。中国是全球氮沉降3大热点地区之一。在简要回顾大气氮沉降的研究历史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环境氮素损失的评估、氮沉降监测分析方法的改进、有机氮沉降研究与中国氮沉降现状,氮沉降纳入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前景及氮沉降监测网络的发展等方面。鉴于氮沉降研究的复杂性,建立全国性的监测网络,辅之以模型模拟将是今后关注的重点方向。
常运华刘学军李凯辉吕金岭宋韦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生态效应农田养分监测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