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忠刚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山岩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构造环境
  • 1篇岩墙
  • 1篇岩墙群
  • 1篇早寒武世
  • 1篇盆地
  • 1篇西藏北部
  • 1篇馒头组
  • 1篇弧后盆地
  • 1篇古近纪
  • 1篇海底
  • 1篇海底扩张
  • 1篇寒武世
  • 1篇发现及意义
  • 1篇北部

机构

  • 3篇吉林省地质调...
  • 1篇吉林省国土资...

作者

  • 3篇孙忠刚
  • 2篇王忠恒
  • 2篇王永胜
  • 2篇郑春子
  • 1篇张宁克
  • 1篇曲永贵
  • 1篇张树岐
  • 1篇李学彬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吉林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毕洛错地区古近纪纳丁错组火山岩的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6
2008年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毕洛错地区古近纪纳丁错组火山岩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杏仁状橄榄玄武岩(气孔发育,气孔充填物为石英、方解石等,致使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化学定名偏中性,故采用镜下定名)组成。其中,安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0.80%~61.83%之间,Al2O3含量介于16.30%~~17.22%之间,Na2O/K2O>1,MgO含量介于0.49%~1.42%之间。岩石轻稀土元素较富集,∑Ce/∑Y介于8.20~9.60之间,δEu介于0.70~~0.91之间,呈弱负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丁错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构造环境,其岩浆可能来自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的物质,并与张性深断裂有关。根据样品K-Ar同位素年龄值32.60Ma,确定该火山岩的地质时代为古近纪。
谢元和王永胜郑春子李学彬王忠恒孙忠刚
关键词:古近纪
藏北永珠席状岩墙群的发现——海底扩张的证据被引量:9
2005年
新发现的永珠席状岩墙群位于西藏北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永珠席状岩墙群规模之大、结构之完整在国内尚属罕见。岩石由蚀变辉绿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岩墙组成,向上与枕状玄武岩呈渐变过渡和侵入接触关系,发育有单侧或双侧冷凝边,具高CaO、Al2O3、MgO、FeO、Fe2O3,低TiO2、P2O5的特点,为亚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主要显示MORB的特征,部分判别图显示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过渡特征,推测可能产于弧后盆地环境。依据上覆放射虫硅质岩的时代和枕状玄武岩、岩墙群同位素年龄,确定永珠席状岩墙群形成的时间可能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发现为中特提斯海时期古海底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
王永胜曲永贵王忠恒郑春子谢元和孙忠刚张宁克
关键词:海底扩张弧后盆地西藏北部
柳河县阎家街地区早寒武世馒头组东热段英安质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在样子哨古生代向斜盆地东翼寒武纪馒头组东热段地层剖面中发现一套英安质火山岩,呈薄层状夹杂于紫色含石盐假晶钙质粉砂岩中。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反映本区英安质火山岩具有非造山带陆内稳定构造区和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区过渡类型的特点。可能是华北地台北缘由被动型大陆边缘转化为活动型大陆边缘的一种陆内响应。该套火山岩的发现对研究和恢复早寒武世华北地台北缘的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刘凤侠谢元和孙忠刚鲁忠林张树岐
关键词:构造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