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铃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紫珠
  • 2篇裸花紫珠
  • 1篇豆素
  • 1篇学成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障碍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瘀
  • 1篇血瘀大鼠
  • 1篇液质联用
  • 1篇液质联用法
  • 1篇乙醇
  • 1篇有机酸
  • 1篇体内外
  • 1篇凝血
  • 1篇凝血时间
  • 1篇微透析
  • 1篇香豆素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药品检...
  • 1篇海南九芝堂药...

作者

  • 4篇祝晨蔯
  • 4篇林朝展
  • 4篇陈铃
  • 3篇夏玉英
  • 2篇赵威
  • 1篇李纯
  • 1篇江英桥
  • 1篇顾利红
  • 1篇刘方乐

传媒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C-MS/MS法测定脑透析液中3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浓度及其体内外探针回收率考察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采用LC-MS/MS联用法校正3种苯乙醇苷类成分(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体内外回收率,为微透析技术用于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相关取样以及该类成分的微量检测提供实验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体外回收率高于体内回收率,体外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9.5%、27.5%、31.9%,体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6%、16.0%、16.9%。本实验利用大鼠脑内微透析采样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多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的LC-MS/MS方法,具有活体在线、实时取样,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高通量生物样品的测定分析。
夏玉英陈铃刘方乐祝晨蔯林朝展
关键词:微透析苯乙醇苷液质联用法
裸花紫珠改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对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2 mg/kg)、亚硝酸钠(100 mg/kg)和40%乙醇(10 m L/kg)复制记忆障碍小鼠模型,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记忆获得、再现和巩固能力,病理切片观察海马损伤,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长转化因子(TGF-β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训练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活动时间显著增加,且海马组织中Ach E、MDA、IL-1β及TNF-α含量不同程度降低,SOD、IL-4、IL-10、TGF-β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裸花紫珠能显著从记忆获得、再现和巩固三方面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抗氧化、抗炎有关。
陈铃夏玉英林朝展赵威祝晨蔯
关键词:裸花紫珠记忆障碍抗氧化抗炎
裸花紫珠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时间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云南白药组270.0 mg/kg,裸花紫珠低中高剂量组(162.5,325.0,650.0 mg/kg)连续给药7d。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并观察裸花紫珠对其血液流变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裸花紫珠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高切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红细胞刚性指数。在凝血时间影响方面,裸花紫珠中、高剂量能明显缩短血瘀大鼠PT;裸花紫珠能明显缩短血瘀大鼠APTT,降低其FIB,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结论裸花紫珠能改善血瘀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而表现出一定的化瘀止血功效。
陈铃夏玉英林朝展谷陟欣李伟黄胜赵威祝晨蔯
关键词:裸花紫珠血液流变学凝血
猴枣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猴枣(Phyto bezoa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对猴枣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猴枣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猴枣素A(1)、5,8-dimethoxyl-6α,8α-benzocoumarin(2)、鞣花酸磺酸钠(3)、没食子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猴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猴枣素A(phytobezoarin A)。
林朝展邹园生陈铃江英桥顾利红李纯祝晨蔯
关键词:猴枣化学成分香豆素有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