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秋红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癌组织
  • 3篇印迹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癌
  • 3篇细胞癌组织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3篇肝细胞癌组织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 2篇增殖细胞核抗...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抗原
  • 2篇免疫印迹
  • 2篇抗原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5篇田秋红
  • 4篇云径平
  • 3篇吴秋良
  • 3篇符珈
  • 2篇陈功
  • 2篇苏曙光
  • 2篇向锦
  • 2篇张梅芳
  • 2篇张昌卿
  • 1篇王连唐
  • 1篇侯景辉
  • 1篇苗季

传媒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1例脊索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S100)、上皮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等。结果:51例脊索瘤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1(34/17),发病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5岁,脊索瘤常发生在脊柱两端及其附近部位。发生于颅内及颅底部者24例(47%),其发病年龄为4~65岁,平均年龄为37岁。发生于骶尾部者22例(43%),其发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51岁。病理大体形态以圆形或球形为主,镜下形态以液滴状或空泡化细胞呈分叶状排列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VIM、S100、EMA及CEA的阳性率分别为92%(23/25)、100%(20/20)、92%(24/26)、100%(5/5)和0(0/4)。结论:脊索瘤好发于身体脊柱两端部位;病理形态特征突出,但易误诊;CK、VIM和S100联合标记可帮助病理诊断脊索瘤。
田秋红云径平吴秋良王连唐向锦
关键词:脊索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B23(Nucleophosmin,NPM,numatrin,NO38)是一种多功能的核仁磷酸化蛋白,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去研究还表明B23可能是癌基因,在一些肿瘤中呈过表达。肝细胞癌(Hepato...
田秋红
关键词:NUCLEOPHOSMIN肝细胞癌抗原蛋白印迹增殖细胞核抗原
文献传递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
目的研究Nucleophosmin/B23 (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重组蛋白表达和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B23重组蛋白和鼠抗B23单克隆抗体。收集 103例肝细胞癌(HCC)组织、12例肝局...
田秋红云径平苗季陈功符珈张昌卿苏曙光张梅芳吴秋良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PCNA
文献传递
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诊断的作用被引量:27
2005年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是恶性度及死亡率高的少见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目前常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触突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蛋白(chromograninA,CgA)标记协助诊断,本项目拟研究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把CD56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标记分子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小细胞癌病例标本共80例,包括肺原发病例42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20例;食管原发病例21例,结直肠原发病例17例。另外随机选取肺非小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肺鳞癌26例,肺腺111癌1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所有标本用CD56,NSE,Syn,CgA,CK和E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56在肺小细胞癌肿瘤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在肺非小细胞癌中阳性率,其在肺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90.5%(38/42),转移灶为90.0%(18/20),其在肺非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7.8%(3/38),转移灶为3.5%(1/28)(H=85.731,P<0.001),它在小细胞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NSE,CgA,CK与EMA的阳性率,其阳性率分别为:CD5686.3%(69/80),Syn78.8%(63/80),CgA73.8%(59/80),EMA66.3%(53/80),CK61.3%(49/80),NSE56.3%(45/80)(H=38.871,P<0.001)。CD56在肺、食管及结直肠小细胞癌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其阳性率分别为肺90.5%(38/42),食管81.0%(17/21),结直肠82.4%(14/17)(H=1.651,P=0.438)。结论: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无论是原发灶还是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率均高,且无器官特异性;CD56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标记物。
云径平向锦侯景辉田秋红符珈
关键词:CD56小细胞性结肠肿瘤肿瘤标记物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Nucleophosmirt/B23(B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重组蛋白表达和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B23重组蛋白和鼠抗B23单克隆抗体。收集103例HCC组织、12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1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10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B23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比较。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23在4组(HCC组、癌旁肝组织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组、血管瘤旁肝组织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PC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B23与PCNA在4组中表达强度及其差异具有相关性(r=0.4767,P <0.01)。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血清AFP水平、肿瘤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有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23在HCC中呈高表达,且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B23可作为HCC细胞增生程度的潜在标记,并在临床病理上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田秋红云径平苗季陈功符珈张昌卿苏曙光张梅芳吴秋良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