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欢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衰竭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基因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欢
  • 3篇娄世锋
  • 2篇罗云
  • 2篇张颖
  • 2篇邓建川
  • 2篇陈姝
  • 1篇周慷
  • 1篇唐玮
  • 1篇张萍
  • 1篇刘地川
  • 1篇沈燕
  • 1篇胡晓瑜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进行性心脏泵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流行疾病,并且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年上升,构成了重要的全球疾病负担之一。老龄化构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其自身临床特点,若合并心房颤动可导致发病率升高、负担费用加大、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及死亡率增加,且两者可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因此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做进一步展述。
李欢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2023年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ADHF)是急性心力衰竭(AHF)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不断被批准上市、治疗方案不断优化调整。目前ADHF的治疗目的主要包括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症状和预防短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常见的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相关药物及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非药物辅助治疗方法。由于ADH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ADHF的标准治疗方案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确切的证据等研究及报道,本文从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了ADHF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李欢刘地川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年
本研究通过将阿司匹林于氯吡格雷联用作用于脑梗塞患者,探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本次研究收治了94名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每组包含47名患者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通过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联合应用,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表明,使用两种药物的组合不仅能有效降低NIHSS评分,还能提升Barthel评分,表明此两种药物的组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此外,与单一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两种药物共同治疗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不良反应病例,表明此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因此,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在提高治疗效果及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方面相比于单一药物治疗表现出更加显著的优势。
李欢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是一种较罕见的病原体,常经食物传播,人摄入后引发感染,称为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感染多发生于新生儿、老年人、肿瘤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嗜睡、呕吐、腹泻等症状,感染后病死率可高达30%[1],故及时做细菌学检查以指导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例复发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LM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以便提高诊断治疗该病的能力.现将研究报告报道如下.
沈燕娄世锋陈姝李欢张艳芳罗云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流感染脑膜炎流行病学特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血CMV-DNA的定期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患者血液巨细胞病毒DNA(CMV-DNA)阳性率,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30例在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行allo-HSCT患者,用PCR方法定量检测患者移植术后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第4-6个月(1次/月)静脉血中CMV-DNA的拷贝数,统计各时期的阳性率。结果 30例患者有13例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43.3%。第1个月内阳性患者有4例(13.3%),第2个月有11例(36.7%),第3个月有2例(6.7%),第4个月0例,第5个月有2例(6.7%),第6个月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后半年内第2个月患者CMV-DNA阳性率较高。相关分析提示CMV-DNA阳性率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CD25单抗)的使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程度有关,与性别、年龄、原发病危险分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情况、预处理方案、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等无关。结论 定期监测allo-HSCT后患者血液CMV-DNA可及时干预,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
李欢张三陵邓建川张颖娄世锋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肾内科CRRT护士焦虑与抑郁情绪的运用
2021年
讨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肾内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护士焦虑、抑郁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5名肾内科CRRT护士开展QCC活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CRRT护士进行测评,调查分析导致其工作中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评价效果。结果:在对25名CRRT护士采取干预措施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45.55±3.88、41.33±3.21,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值(29.78±10.07、33.46±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得分分别为38.50±2.87、33.85±6.26,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应用于肾内科CRRT护士,可明显缓解其焦虑与抑郁情绪。
胡晓瑜张英李欢罗清华唐玮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抑郁品管圈护理人员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重建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1年内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分析移植患者年龄、HLA相合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并发症等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2013年3月~2016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llo-HSCT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在移植前、移植后第1月、3月、6月、12月时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值,观察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包括CD3^(+)、CD4^(+)、CD8^(+)、CD19^(+)、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移植后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年龄、HLA相合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PGVHD)、感染并发症等对移植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CD3^(+)T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第1月明显下降,第3月以后逐渐恢复。CD8^(+)T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1个月下降,第3月后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恢复并超过移植前水平。CD4^(+)/CD8^(+)比值在移植后呈持续倒置状态。CD19^(+)B淋巴细胞在移植后1个月明显下降,第3月开始缓慢恢复。NK细胞在移植后1月无明显变化,移植后3月逐渐上升并超过移植前水平。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移植后1月轻微下降,后缓慢上升,到6月达移植前水平。年龄大于等于40岁及小于40岁组、感染和非感染组各阶段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无统计学差异。HLA全相合移植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恢复快于单倍体移植组。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患者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亚群、CD19^(+)B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均低于0-I度急性GVHD患者组。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恢复都有一定的规律,提示淋巴细胞重建有望成为一项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状态、预后评估的实用指标。
李欢邓建川娄世锋张颖周慷罗云陈姝陈影张萍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