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秀梅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草甘膦
  • 2篇致毒
  • 2篇水环境
  • 2篇塔胞藻
  • 2篇胁迫
  • 1篇毒性效应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藻类
  • 1篇日本蟳
  • 1篇嗜盐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条斑紫菜
  • 1篇球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紫菜
  • 1篇羧化
  • 1篇小球藻

机构

  • 5篇淮海工学院
  • 4篇江苏省海洋生...
  • 1篇连云港市海州...

作者

  • 5篇王洪斌
  • 5篇宋秀梅
  • 4篇阎斌伦
  • 2篇吴言
  • 2篇郑金龙
  • 1篇李信书
  • 1篇李士虎
  • 1篇苏金丽
  • 1篇田密
  • 1篇丁媛
  • 1篇郑贝贝

传媒

  • 2篇农药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塔胞藻及海水小球藻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被引量:1
2013年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d,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试验组、培养至7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d,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田密郑贝贝苏金丽宋秀梅王洪斌
关键词:草甘膦塔胞藻海水小球藻
水环境中草甘膦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以江苏海州湾常见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藻,研究水环境中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方法]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草甘膦质量浓度高于6.15 mg/L,对2种微藻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10.25 mg/L组培养至7 d,分别为对照组的5.9%、6.4%;96 h培养时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及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呈现显著的质量浓度-剂量效应;低质量浓度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在10.25 mg/L恢复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CAT活性表现微弱抑制;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草甘膦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长,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10.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6倍之多。[结论]高质量浓度(≥6.15 mg/L)的草甘膦可以有效抑制海洋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强烈的致毒效应,不同的海洋微藻对农药残留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性。旨在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揭示海洋微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
王洪斌宋秀梅丁媛吴言阎斌伦
关键词:草甘膦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毒性效应
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探讨水环境中草甘膦污染液对水生生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日本蟳肝胰腺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为参数,测定不同处理体积分数和处理时间的草甘膦对日本蟳上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水环境中的草甘膦对日本蟳GPT、GOT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并与其体积分数密切相关;从相同体积分数不同时间段来看,GPT、GOT活性是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而后降低,且差异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2.0μL/L、48 h组,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和2.9倍。用2.0μL/L草甘膦溶液处理日本蟳,其血清中的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至96 h达到最高点,96 h高于对照组76%;CAT活性在24、48 h均远高于对照组,至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384%,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KP活性自24 h即有明显上升趋势,48 h达到最高,高出对照组75%,96 h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CP活性自24 h开始升高,48 h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0%,至96 h仍高于对照组52%。[结论]日本蟳对水环境中草甘膦的致毒胁迫产生强烈的生理应答,肝胰腺中GTP和GOP的活性可以作为水环境中农药污染生化水平上的评价指标。
王洪斌宋秀梅郑金龙阎斌伦
关键词:日本蟳草甘膦
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养殖对江苏海州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于江苏省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及非养殖海区各设置4个采样位点,采集表层海水,提取海水中浮游藻类的总DNA,PCR扩增浮游藻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rbc L)基因片段,构建了养殖及非养殖海区rbc L片段质粒文库。在文库中随机选择50个阳性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在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发现8种海洋微藻,隐鞭藻占总克隆数22%,海链藻和骨条藻分别占6%和2%;养殖海区发现10种微藻,其中异丝藻占总克隆数22%,优势度明显,仅3种微藻为二海区共有(骨条藻、隐鞭藻及小球藻),表明紫菜养殖及非养殖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及养殖区的浮游藻类香农指数均值分别为3.273和3.654,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1.090和1.040,显示养殖区浮游藻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群落的成熟度与稳定性非养殖区高。研究证实,表层海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组成是动态的,条斑紫菜的养殖行为形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较大差异性。
王洪斌李信书宋秀梅吴言李士虎阎斌伦
关键词:浮游藻类
一株中度嗜盐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苯胺的降解特性
2014年
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化工染料厂排污管道的污水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以苯胺为惟一碳源的降解菌株HYHB-3,经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研究其对苯胺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菌株HYHB-3为该菌株属中度嗜盐,最佳生长温度25℃,超过35℃停止生长;苯胺浓度100 mg/L是HYHB-3菌株降解最适浓度,降解率达77.9%,250 mg/L为饱和浓度;随时间延长降解效率有增加趋势;菌株HYHB-3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是25℃,降解率达69.9%,且对低温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15~20℃条件下均有一定的降解;降解苯胺最适pH为8,降解率达到最大值,达58.4%;在NaCl含量1%~9%的范围内均有一定的降解,3%、5%时降解率均超过50%以上,9%时仍然有11.7%的降解率。苯胺浓度250 mg/L以上则可以抑制该菌的生长。
王洪斌宋秀梅郑金龙阎斌伦
关键词:苯胺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