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灵
-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辣椒品种对西花蓟马的生化抗性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辣椒品种受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危害胁迫后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结合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趋势作相关性分析,以明确各项生理指标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西花蓟马危害时间的延长,均能引起辣椒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明显变化,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危害后期,各品种间物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5个品种辣椒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抗虫能力较强的为74-82,抗虫能力最弱的为杭椒五号,其他品种抗性居中。
- 庞洪翠姜灵贾彦霞
- 关键词:西花蓟马辣椒品种种群动态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的结果为: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主要分布在深10~20 cm的土壤中,且在宁夏罗山林地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符合负二项分布。引起聚集的原因是松阿扁叶蜂的自身习性和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
- 贾彦霞田会刚姜灵王新谱施兴文
- 关键词: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
- 烟粉虱病原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测定
- 为明确一株烟粉虱(Bemisia tabaci)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JMC-1,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将菌株JMC-1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0天后,用含0.01%吐温-...
- 姜灵贾彦霞
- 关键词:烟粉虱病原真菌病原菌鉴定蜡蚧轮枝菌致病力
- 文献传递
- 八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JMC-01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测定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为明确8种常用农药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及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若虫的毒力。【方法】该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8种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量以及对烟粉虱若虫的LC50和共毒系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依次降低。其中,生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与蜡蚧轮枝菌的相容性和协同增效作用最好。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印楝素在10倍稀释浓度下,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0.02%、16.41%、15.38%;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7.77%、15.90%、14.96%;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6%、8.87%、9.74%。蜡蚧轮枝菌与印楝素、藜芦碱混合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TC最大值分别为315和302。【结论】因此,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烟粉虱,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农药以低剂量与蜡蚧轮枝菌复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的用量,对温室大棚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谢婷景亮亮张晓霞张英马跃姜灵王新谱贾彦霞
- 关键词:烟粉虱相容性共毒系数
-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配对烟粉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被引量:13
- 2019年
- 旨在探讨球孢白僵菌与8种杀虫剂的相容性以及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配对温室烟粉虱的防治效果。首先进行8种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试验,然后选择相容性较高的苦参碱与球孢白僵菌的LC50浓度以9∶1、4∶1、1∶1、1∶4和1∶9体积比进行混配,以共毒系数对其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苦参碱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最好,尤其在10倍稀释度下,苦参碱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4.44%、10.17%和12.63%。苦参碱与球孢白僵菌体积比为4∶1时,共毒系数为293,增效作用最明显。综上所述,苦参碱与球孢白僵菌在LC50浓度下以4∶1体积比混配具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
- 谢婷姜灵洪波王新谱贾彦霞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烟粉虱共毒系数联合毒力
- 常用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对温室白粉虱的协同防效被引量:19
- 2018年
- 本试验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选取相容性高的杀虫剂在10倍稀释浓度下与球孢白僵菌复配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与10%吡虫啉WP的相容性最高,而与2.5%联苯菊酯EC和20%高氯·噻嗪酮EC相容性较差,在10倍稀释浓度下10%吡虫啉WP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2%和3.38%,产孢量为1.94×106个/mL。对白粉虱协同防效试验中,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复配药剂的防效最高能达到85.19%,在防治3d后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于单独使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和10%吡虫啉WP的防效。因此,在温室白粉虱的防治过程中,可利用生防真菌制剂与低浓度的化学杀虫剂复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 姜灵洪波王新谱贾彦霞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化学杀虫剂相容性温室白粉虱
- 球孢白僵菌不同碳氮源的研究及对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通过研究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致病力,评价球孢白僵菌防治烟粉虱的潜力。【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碳、氮源,研究其对球孢白僵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用浸叶法研究不同孢子浓度(1×10~4、1×10~5、1×10~6、1×10~7、1×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该模型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蔗糖作为碳源、酵母作为氮源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速率快和产孢量高;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球孢白僵菌的LC_(50)、LC_(90)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降低,时间效应增强。【结论】球孢白僵菌的合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该菌株对烟粉虱有较强致病力,1×10~8个/mL的孢子浓度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理想浓度,本试验为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 姜灵谢婷洪波王新谱贾彦霞
-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碳源致病力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 烟粉虱病原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测定
- 为明确一株烟粉虱(Bemisia tabaci)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JMC-1,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将菌株JMC-1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0天后,用含0.01%吐温-...
- 姜灵贾彦霞
- 关键词:烟粉虱病原真菌病原菌鉴定蜡蚧轮枝菌致病力
- 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蜡蚧轮枝菌对产孢量和烟粉虱毒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为了探究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的蜡蚧轮枝菌对烟粉虱的作用效果,通过继代培养方法测定JMC-01、JMC-02菌株的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毒力及其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JMC-01、JMC-02菌株在添加蝉蜕和烟粉虱的PDA培养基中连续培养5代的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毒力、几丁质酶活性均高于无添加的PDA培养基,且JMC-01菌株的各项参数均高于JMC-02菌株。JMC-01菌株在添加蝉蜕的PDA培养基中T1和T3代的产孢量最大,均为1.279×10^7个/mL,T3代对烟粉虱的毒力最大,为88.33%,T5代的几丁质酶活最高,为0.2683 U/mL;在添加烟粉虱的PDA培养基中,JMC-01菌株的最大产孢量、对烟粉虱的最高毒力和最高几丁质酶活分别出现在S2、S4和S5代,分别为1.270×10^7个/mL、88.33%和0.3254 U/m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MC-01、JMC-02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烟粉虱校正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拟合优度较好。本试验表明JMC-01、JMC-02菌株均对烟粉虱具有较强的毒力,添加蝉蜕和烟粉虱的培养基可以维持菌株生长特性、增加产孢量、延缓菌株退化、增强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 景亮亮姜灵谢婷张晓霞洪波贾彦霞
- 关键词:烟粉虱蜡蚧轮枝菌继代培养毒力产孢量
- 辣椒叶片中单宁和总酚含量与其对西花蓟马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8年
-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并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且具有个体小、为害隐蔽、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已成为制约辣椒等蔬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的抗虫性防治害虫是农业害虫防治的基础,目前关于植物抗虫性的报道较多(王丽丽等,2017),但是关于植物对西花蓟马的抗性机制尚不明确。
- 贾彦霞庞洪翠姜灵王新谱
- 关键词:西花蓟马总酚含量辣椒农业害虫防治植物抗虫性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