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管电流对正常颅脑CT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分析管电流与正常颅脑各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低电流颅脑CT灌注扫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所有拟行颅脑CT灌注检查的受检者,按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200 mA),B组(150 mA),C组(120 mA),D组(100 mA)不同管电流进行扫描,每组筛选10例无颅脑疾病者进行研究。在额叶、颞叶及小脑白质对称各选取3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噪声(SD)及辐射剂量(E),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变异系数(CV)及信噪比(SNR),并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辐射剂量。结果各兴趣区各项灌注参数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D组额叶、颞叶、小脑CBF及额叶、颞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颞叶CBF及额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各项灌注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在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电流的降低,CV、SD有升高趋势,SNR有降低趋势。A~D组的吸收剂量分别为2.39 mSv、1.79 mSv、1.43 mSv、1.2 mSv。结论以150 mA的低管电流行颅脑CT灌注扫描对灌注参数和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与常规剂量组对比辐射剂量降低25%,可用于低剂量颅脑CT灌注扫描。
- 罗沛霖李龙周毅方解晋军王海林
- 关键词:管电流低剂量CT灌注成像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灌注特征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2年3月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VBD的患者13例为观察组,同期22例临床和CT均提示无颅脑疾病者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年龄,进行动态CT灌注成像,在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脚及桥脑白质区对称各选取3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各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观察组基底动脉的直径。结果两组桥脑、小脑脚和小脑白质的TTP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BF、CBV及M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年龄和基底动脉直径与桥脑、小脑脚和小脑白质的CBF、CBV、MTT及TTP相比无显著性相关(P〉O.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VBD后循环灌注的特异性,作为其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辅助诊断。
- 罗沛霖洪璇阳周毅方李龙王海林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 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初步调查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统计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资料,探讨相关检查的剂量因素和影响。方法网络查询国内2005年1月~2011年1月统计源杂志颅脑CT灌注成像相关论文并测算其辐射剂量,发出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剂量调查表到广州8家三甲医院,统计其扫描方法和辐射剂量。结果广州市内8家三甲医院均采用轴位扫描,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4073mAs,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344.7mGy;查询文献电影扫描模式80kV平均扫描总毫安秒为10798mAs,120kV为7974mAs;轴位扫描模式80kV平均总毫安秒为5911mAs,120kV为5528mAs。结论国内颅脑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和辐射剂量差异较大,需加以优化。
- 罗沛霖王海林李龙周毅方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