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再切除
  • 1篇粘膜
  • 1篇粘膜病变
  • 1篇术后
  • 1篇术期护理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转移瘤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癌
  • 1篇微环境
  • 1篇围术期
  • 1篇围术期护理
  • 1篇胃粘膜
  • 1篇胃粘膜病变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微环境
  • 1篇模型大鼠

机构

  • 5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5篇张宇
  • 2篇盛宝英
  • 2篇刘清华
  • 1篇孙瑶
  • 1篇李佳琳
  • 1篇宋继荣
  • 1篇冯晓娜
  • 1篇吕敬媛

传媒

  • 4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探讨护士产后返岗工作风险因素与干预对策
2019年
目的:探讨护士产后返岗的工作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未实施干预对策的临床产后返岗6个月以内护士(干预前)及2014年8月~2016年8月实施干预对策的同等条件护士(干预后)各28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的风险因素发生率(41.2%)较干预前(83.0%)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产后返岗护士工作风险因素的干预,降低了风险因素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刘清华刘清杰张宇
关键词:护士
动态胃电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粘膜病中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观察动态胃电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中的临床指示作用,应用无创简便的方法及时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做出诊断,为药物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增加治疗的准确性。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粘膜病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20例原发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原发溃疡组,另外选取同期的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全组对象进行动态胃电信号采集,并对胃电信号进行波形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组胃电波幅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Vpp值增加(P<0.01),>350μV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1),AF值增加(P<0.01),DPR和NSW值减小(P<0.05);与溃疡对照组相比,Vpp值增加,主要表现在<150μV、150~250μV和250~350μV所占比例减少(P<0.05,P<0.01),>350μV比例增加(P<0.01),AF值增加(P<0.05),NSW值减小(P<0.05)。结论:胃电图在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中呈现特有变化,可以为大面积脑梗死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张宇周晓安刘阳盛宝英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急性胃粘膜病变
NSCs与EPCs共移植对A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究自体取材体外培养的NSCs与EPCs共培养体移入AD模型大鼠脑内病变区,观察其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再生情况以及受损功能恢复的情况,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鼠,利用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进行入组鼠的筛选,将大鼠随机分成EPCs组、NSCs组、EPCs+NSCs组、对照组。通过水迷宫检测、细胞学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对NSCs与EPCs共移植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在NSCs与EPCs共培养组中,可以看见重新贴壁生长的EPCs;部分NSCs重新形成神经细胞球,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s与NSCs联合植入,神经干细胞可在实验鼠脑内增殖,建立新的突出结构,可以改善大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功能,对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有一定的疗效。
刘阳孙瑶张宇盛宝英
关键词:AD模型鼠阿尔兹海默症
子宫内膜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子宫内膜癌(EC)是欧洲和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女性第六大常见癌症[1]。绝大多数EC病例发生于50岁以上的女性,被诊断为EC的女性中位年龄为63岁[2]。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20年美国约有60000例EC新发病例,并有超过12000例妇女死于该疾病[2]。EC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外源性和内源性雌激素过量,有明确证据表明,使用雌激素10年会使发生EC的风险增加10倍[3]。此外,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也会使EC的发病风险增加一倍[1]。组织微环境由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等)和非细胞的细胞外基质(ECM)组成[4]。其中,ECM是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结构蛋白的存储库,是上皮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之间串扰产生的结果[5]。在正常状态下,细胞可直接或通过ECM间接与其他类型的细胞进行信息交流[6]。肿瘤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致癌刺激开始到癌症的最终表现也需要一个适当的微环境来保证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个微环境被称为肿瘤微环境(TME)[7]。近年来,TME因其在肿瘤免疫抑制、远处转移、局部耐药和靶向治疗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8],与大多数癌症一样,TME也在EC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9]。本文探讨免疫学机制在EC的TME中研究进展。
李佳琳冯晓娜宋继荣吕敬媛张宇
关键词:免疫微环境
肺转移瘤切除术后肺部复发再切除的围术期护理
2017年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切除术后肺部复发再切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5月肺转移瘤切除术后肺部复发并满足手术标准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围术期护理措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肺转移瘤切除术后肺部复发再切除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危险,对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刘清华张宇刘清杰
关键词:肺转移瘤切除术复发围术期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