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巍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种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后肝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是否抑制了肝癌的发生进程。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案统计室检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HBV/HCV)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例2300余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影象学检查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脾切除手术史。采用病例对照,按年龄、性别两个指标进行1:1配对,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HCC将其分为合并HCC组(组1),未合并HCC组(组2),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ALB、AST、TP、ALP、GG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ALT、TBIL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知,AS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行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明显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仅为无手术患者肝癌发生危险性的57.1%(OR:0.571,95%CI:0.394~0.825)。结论: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可显著降低肝炎后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性,AST、ALP和GGT的异常升高则提示其肝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 杨帆姜巍董晓平周倜陈勇
-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发生脾切除
-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条件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建立了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条件下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在体内的应用。方法:以衣霉素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采用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分为50μg/kg组、100μg/kg组、200μg/kg组、对照组,观察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100μg/kg体重、诱导5天条件下大鼠术后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肝组织病理切片证实该预处理条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在特定的给药剂量条件下,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姜巍刘栋杨帆周倜董晓平陈勇
- 关键词:衣霉素内质网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对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对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276例患者的资料,分为合并肝癌组(病例组n=86),未合并肝癌组(对照组n=190)。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腹水,肝性脑病,TBI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作为校正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ALP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2.432倍(OR:2.432,95%CI:1.271-4.655),GGT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6.268倍(OR:6.268,95%CI:3.219-12.208)。结论:ALP和GGT异常升高是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杨涛陈勇窦科峰何勇杨雁灵党军强杨帆姜巍
-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肝癌血清酶
- 脾切除术对肝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脾亢患者的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369名肝硬化脾亢伴或不伴肝癌患者,经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PS法)均衡分为无脾切除组(246例)和脾切除组(123例),分别比较脾切组中脾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和两组间肝癌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脾切除术后患者AST、ALT在短期内有轻微升高,WBC和PLT记数明显增加,血清TBIL和PT也都降低。无脾切除组和脾切除组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12.26%,卡方检验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切除术不但可以改善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还可以降低肝硬化脾亢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
- 董晓平杨帆周倜姜巍陈勇
- 关键词:脾切除术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发生
- 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临床科研数据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临床科研数据。方法:以对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脾切除对HCC(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影响研究为例,共需收集每个病人的就诊信息106条。使用电子病历信息检索、人工筛选等方法收集从2002年至2008年出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信息。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5359例,因数据缺失、记录的数据不准确及排除标准等原因,最后有效病历数据为2300例。其中数据缺失及无法入组的数据约为57.08%。结论:现有HIS系统的数据尚不能很好满足临床科研对数据的需求,为收集到完整的临床科研数据,今后应加大结构化电子病历的推广和使用,并加强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
- 杨帆董晓平廉恒丽姜巍蔡宏伟
-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信息检索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