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前列腺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坦索罗辛
  • 1篇前列腺癌
  • 1篇前列腺增生
  • 1篇前列腺增生症
  • 1篇腺癌
  • 1篇联用治疗
  • 1篇老年
  • 1篇老年患者
  • 1篇老年前列腺
  • 1篇老年前列腺癌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核酸
  • 1篇核糖
  • 1篇核糖核酸
  • 1篇非那雄胺
  • 1篇MICROR...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邓建松
  • 2篇夏克勤
  • 1篇李钢
  • 1篇彭桦
  • 1篇黄琪亮
  • 1篇郝志鹏
  • 1篇蔡勇
  • 1篇李钢

传媒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第五届中国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icroRNA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目前,其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前列腺特异抗体、直肠指检和穿刺活检.microRNAs(miRNAs)是一类新近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包含...
李钢邓建松彭桦夏克勤
关键词: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老年患者
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联用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症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盐酸坦索罗辛单药及与非那雄胺联合用药对不同年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评价。方法:99例BPH患者分为<60岁或≥60岁两个年龄段,随机分为单用坦索罗辛组及与非那雄胺联合用药组。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2mg,qd,或同时予以非那雄胺5mg,qd po,疗程24周。治疗前后检测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速(Q_(max))、残余尿量(PRV)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IPSS降低,Q_(max)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段单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60岁患者,治疗后IPSS与Q_(max)差异不显著,然而在≥60岁患者,联合用药组IPSS明显较低同时Q_(max)明显较高,差异显著。QOL、PRV和PSA在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不显著。同一年龄段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坦索罗辛单药及与非那雄胺联合均能改善BPH患者病情,≥60岁患者,联合用药疗效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李钢夏克勤邓建松蔡勇黄琪亮郝志鹏
关键词: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前列腺增生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