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为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腺癌
  • 4篇护理
  • 3篇叙事
  • 3篇置管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静脉
  • 3篇PICC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血栓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品管圈
  • 2篇中心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癌患者
  • 2篇PICC置管
  • 1篇钝性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为
  • 3篇刘玲
  • 3篇邓琴
  • 2篇陈文均
  • 2篇彭倩
  • 1篇黄国会
  • 1篇冯春萍
  • 1篇易敏
  • 1篇张月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药物经济...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581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1日至3月15日)305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3月16日至6月30日)280例。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皮肤过敏情况,评价品管活动前后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由12.6%(38/301)降低到4.3%(1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得以提升。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说明QCC是护理工作有效科学管理方法。
邓琴易敏黄国会张月刘为陈文均
关键词:皮肤品管圈
叙事护理在乳腺癌预期性恶心呕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化疗预期性恶心呕吐(ANV)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4例发生ANV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NV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应用于ANV中,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ANV分级。
刘玲刘为
关键词:焦虑抑郁
“叙事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分析叙事护理模式在围术期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围术期患者摸球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患沟通,观察组40例行叙事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更加稳定,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且配合度更高(P<0.05)。结论:叙事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其手术配合度,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冯春萍刘为
临终关怀联合叙事护理在恶性肿瘤晚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晚期护理中使用临终关怀联合叙事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临终关怀联合叙事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晚期护理中使用临终关怀联合叙事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聂瑜刘为
关键词:临终关怀恶性肿瘤
乳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0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血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给予PICC的302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302例给予PICC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4.30%(13/302),其中30.77%(4/13)血栓发生于置管后12 d内,4、5 Fr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3/166)、7.35%(10/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后应严密监测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有效、全面评估乳腺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较小直径导管及合适穿刺部位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刘为彭倩邓琴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品管圈策略在减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3月2日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措施,并于2014年4月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2014年4月16日至9月16日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QCC活动前进行比较,分析发生针刺伤的常见原因,评价QCC活动前后QCC成员的能力素质和团队作用。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医院科室针刺伤发生率[25.0%(5/20)]低于实施前[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针刺伤的常见原因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操作不规范、防范意识差、患者不配合等。结论通过QCC活动的有效开展,降低了护士在针刺过程中针刺伤发生率,增强了圈员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性。
刘为陈文均彭倩邓琴
关键词:针刺伤职业卫生品管圈
1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及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o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肿瘤患者需反复进行多疗程的静脉化疗,其中晚期肿瘤患者还需要长期的补液支持,因此我科室肿瘤病人均穿刺放置PICC管。
刘为
关键词:PICC置管深静脉血栓护理
基于二元应对理论的安宁疗护健康教育对胰腺癌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死亡态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二元应对理论的安宁疗护健康教育对胰腺癌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死亡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胰腺癌终末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用基于二元应对理论基础的安宁疗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及家属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婚姻调试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外表自尊、社会自尊和行为自尊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二元应对理论的安宁疗护健康教育应用于胰腺癌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中,可改善其死亡态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张鑫刘玲刘为
关键词:安宁疗护健康教育
新型扩皮针钝性分离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2021年
探讨新型扩皮针钝性分离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共150例,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按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组75例,偶数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扩皮刀在穿刺点直接纵向扩皮3mm后置管,观察组采用新型扩皮针钝性分离技术,即将新型扩皮针针尖斜面向上,穿过导丝,沿导丝方向将扩皮针针尖斜面进入至刚入皮约1.5mm,再行PICC置管。观察记录两组在PICC置管过程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4小时出血量、7天内维护次数、置管术中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8.7%,观察组扩皮后24小时出血量、7天内维护次数、置管术中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型扩皮针钝性分离技术不会降低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同时减少了24小时出血量及7天维护次数,降低了置管术中的疼痛。
刘玲刘为
关键词:PICC出血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