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资桥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大学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幼儿
  • 1篇幼儿心理
  • 1篇幼儿心理健康
  • 1篇幼儿心理健康...
  • 1篇正常儿
  • 1篇正常儿童
  • 1篇中国大学生
  • 1篇手机依赖
  • 1篇睡眠
  • 1篇睡前
  • 1篇拖延
  • 1篇人格
  • 1篇主观睡眠
  • 1篇资源共享
  • 1篇自闭

机构

  • 5篇惠州学院
  • 2篇澳门城市大学
  • 1篇华商学院
  • 1篇英国诺丁汉大...

作者

  • 5篇何资桥
  • 1篇金艳
  • 1篇王苑芮
  • 1篇饶淑园
  • 1篇许炯

传媒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心理学进展
  • 1篇社会科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感恩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PIU)对19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女大学生在PIU上的差异不显著,在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关系创伤、感恩上的差异显著,男生的关系创伤比女生的重,男生不如女生懂得感恩。2.关系创伤与PIU显著正向相关,感恩与PIU显著负向相关。3.感恩在关系创伤与PIU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关系创伤对大学生PIU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感恩在关系创伤对大学生PIU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侯小花何资桥王素芹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中国大学生感觉处理敏感度现状:性别与文化差异
2021年
目的:修订《感觉处理敏感度量表(中文版)》,分析跨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感觉处理敏感度的差异。方法:采用《感觉处理敏感度量表》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中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对3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 经项目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剔除题项6、18、20、27,形成《感觉处理敏感度量表(中文版)》。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一阶四因子的结构与内容更为合理(χ2(df = 224, N = 311) = 540.68,P <0.01,χ2/df = 2.41 <3.00,REMSEA = 0.07)。信度分析显示总量表及其四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0.71、0.74、0.86、0.72,总量表半分信度系数为0.83。2) 中国大学生(3.51 ±0.78)普遍比美国大学生(3.95 ±1.06)感觉处理敏感度更高,中国女大学生(3.44 ±0.77)普遍比中国男大学生(3.66 ±0.80)感觉处理敏感度更高。结论:《感觉处理敏感度量表(中文版)》是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测试人格结构的量表,但在研究感觉处理敏感度相关问题时应考虑文化差异及性别差异。
叶彤何资桥陈超男
关键词:人格跨文化性别差异量表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为例,探索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提出高标准、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前沿性、创新性的课程建设内容,探索混合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开发课程资源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饶淑园何资桥许炯王苑芮
关键词:教师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开发
5~6岁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辨别反转学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条件性辨别反转范式,考察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反转灵活性。44名5~6岁儿童(24名自闭症儿童,20名正常儿童)参加了辨别反转学习。结果显示:⑴在习得阶段,两类儿童都能辨别两个不同的条件性刺激;⑵在晚期反转阶段,正常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升高了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辨别了新的条件性刺激,而自闭症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没有显著性变化,无法辨别新的条件性刺激。研究结果表明,5~6岁自闭症儿童反转灵活性存在缺陷。
金艳何资桥叶彤
关键词:自闭症
青年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时长、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睡前拖延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了手机依赖和睡眠时长、主观睡眠质量(含工作日及非工作日)的关系,以及睡前拖延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为干预手机依赖、睡前拖延等现实问题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以1235名15~26岁青年学生为被试,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 手机依赖可正向预测睡前拖延、负向预测睡眠时长和主观睡眠质量,睡前拖延在手机依赖及睡眠时长、主观睡眠质量间起中介作用;2) 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睡前拖延,且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与睡前拖延间起调节作用,高自我控制的个体更易因手机依赖导致睡前拖延;3) 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手机依赖、睡前拖延与睡眠时长、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路径有所差异。即便可以自主支配作息时间,手机依赖仍然通过睡前拖延和睡眠时长间接影响主观睡眠质量。结论:通过控制睡前对手机的使用,或许可有效减缓青年学生因手机依赖导致的部分睡眠问题。但2020年疫情发生后,网课和网上办公慢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于手机依赖的理解可能也需要及时更新。
叶彤何资桥陈超男
关键词:手机依赖自我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