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俊珊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腺癌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磁共振扩散
  • 2篇磁共振扩散加...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原发性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肿瘤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7...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黄俊珊
  • 1篇何平
  • 1篇何平
  • 1篇周丽娟
  • 1篇肖玉辉
  • 1篇欧阳林
  • 1篇陈懿
  • 1篇郏潜新
  • 1篇周丽娟
  • 1篇罗爱芳
  • 1篇欧阳林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T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X线、CT、MRI及DSA在胃肠病变检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胃肠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共94例,其中男52例,年龄2~81岁,中位年龄52岁;女42例,年龄8~87岁,中位年龄59岁。检查方法包括 X 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CT 平扫,CT 增强(CT-CE),CT 血管造影(CTA),MRI平扫,MRI增强,数字血管减影血管成像(DSA)。在随访中,以消化内镜检查和(或)手术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影像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94例患者中,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4例,明确诊断12例,另2例通过C T检查明确诊断。C T检查68例,平扫明确诊断7例,进一步增强扫描明确诊断57例,再进一步结合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明确者1例、MRI明确者1例、DSA明确者1例,还有1例通过手术探查明确。CTA检查11例,直接明确诊断者8例,进一步DSA明确者3例。MRI检查1例,未能直接明确诊断,进一步CT检查明确。结论 CT在胃肠病检诊中较X线、M RI和DS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合理联合多种方法能够弥补单一影像学方法显示病变的局限,可以明显提高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黄俊珊欧阳林
关键词:胃肠疾病影像诊断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癌术后复发与瘢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鉴别乳腺癌术后复发与瘢痕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怀疑乳腺癌复发就诊于我院的患者35例,35例患者均有乳腺癌手术史,自手术至MR检查时间为6~52个月。所有患者接受MR检查,加常规扫描加扫DWI与DCE,且所有病灶均于MR检查后2周内行经穿刺活检或再次手术获得病理证实。结果 35例乳腺癌术后复查患者中,DWI联合DCE共检出病灶39个,病理证实其中23个病灶为瘢痕,16个病灶为肿瘤复发,复发的肿瘤ADC值为(1.02±0.31)×10^(-3)mm^2/s,明显低于术后炎症改变或纤维瘢痕的ADC值(1.34±0.29)×10^(-3)mm^2/s(P<0.05)。DWI联合DCE诊断乳腺癌复发灶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5%;准确性为92.3%。结论 DWI联合DCE鉴别乳腺癌复发与术后瘢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建议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随访MRI检查将DWI联合DCE纳入常规扫描序列。
黄俊珊郏潜新欧阳林何平周丽娟黄小锦罗爱芳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
骨内原发性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
2021年
患者女,57岁。因右膝酸痛5年,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天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右膝上方压痛明显,右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局部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右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右膝关节活动障碍,右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MRI平扫右股骨髁见大小约4.8 cm×4.3 cm×4.4 cm分叶状异常信号影,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混杂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明显均质强化,外侧软组织条片状稍肿胀伴明显强化(图1~4),关节囊内少量均质液性信号,诊断:右股骨内侧髁骨质破坏,关节腔少量积液,考虑骨巨细胞瘤?建议CT检查。
林燕惠黄俊珊
关键词:骨肿瘤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恩度对乳腺癌的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恩度对乳腺癌抗血管生成与抗肿瘤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单独新辅助化疗治疗3个周期,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Trio Tim 3.0 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扫描,成像方法包括常规SE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治疗结束后一周内行手术切除病灶或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瘤灶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学改变,并将影像学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根据肿瘤治疗组织反应标准,实验组即恩度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治疗后组织学反应评分4级以上的为23例,而对照组即新辅助化疗组则仅为18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织学显著反应率为77﹪,高于对照组60﹪的反应率。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 D)分别为3.7±1.7、5.1±2.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治疗后恩度组ADC值为(1.83±0.17)×10-3 mm2/s,较治疗前上升了42﹪(P〈0.05)。而新辅助化疗组ADC值为(1.66±0.24)×10-3 mm2/s,较治疗前上升了39﹪(P〈0.05)。治疗后恩度组ADC值上升了(0.62±0.21)×10-3 mm2/s,而新辅助化疗组ADC值上升了(0.47±0.15)×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在肿瘤治疗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检测出瘤灶内细胞外水分子扩散运动、肿瘤的微循环灌注等微环境的改变,能够更加早期、准确地评价肿瘤对于治疗的反应,但对于恩度在乳腺癌中的抗血管作用的观察能力有限。
郏潜新黄俊珊周丽娟何平陈懿肖玉辉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恩度新辅助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