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未艳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药物
  • 5篇用药
  • 3篇药品
  • 2篇眼科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溶栓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静脉溶栓
  • 2篇垃圾
  • 2篇患儿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梗死
  • 2篇合理用药
  • 2篇阿替普酶
  • 2篇安全性

机构

  • 20篇西安市第一医...
  • 4篇兰州大学第一...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精神卫...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作者

  • 20篇郭未艳
  • 6篇王颖丽
  • 4篇武新安
  • 4篇何忠芳
  • 4篇关丽
  • 3篇王芳
  • 3篇王丹
  • 3篇吴松笛
  • 2篇张淑兰
  • 2篇陈军
  • 2篇蔺雪梅
  • 2篇梁乐
  • 1篇鲁雅琴
  • 1篇刘伟华
  • 1篇毛晓冬
  • 1篇王慧
  • 1篇王颖
  • 1篇王天红
  • 1篇周喆
  • 1篇刘仲仲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3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出血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不良反应。对比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与未出血患者年龄、高血压史、心衰病史、基线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95%CI:1.000~1.068)、高血压史(OR=2.918,95%CI:1.056~8.062)、基线血糖(OR=1.168,95%CI:1.031~1.324)是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史、基线血糖是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
郭未艳吕娟王园姬李亚美吴松笛王芳蔺雪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一种PCR实验室医疗垃圾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CR实验室医疗垃圾箱,包括外壳、壳盖和收纳袋,所述外壳的顶部与壳盖的底部通过活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收纳袋位于外壳的内腔,所述外壳的两侧均通过活动件转动连接有箱门,并且箱门位于外壳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
郭未艳吕娟
文献传递
利拉鲁肽对KKAy小鼠脂代谢及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KKAy小鼠脂代谢及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KKAy小鼠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6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利拉鲁肽组予小鼠利拉鲁肽注射液(250μg·kg^(-1),ih),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持续给药6周。末次给药后,代谢笼测定小鼠进食及饮水量;眼眶取血测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小鼠处死后称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PI3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利拉鲁肽可降低KKAy小鼠饮水量、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提高肝脏PI3K蛋白表达。HE染色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可减轻肝细胞肿胀和炎症程度,减少肝细胞空泡样变,增加细胞核。结论:利拉鲁肽可改善KKAy小鼠脂代谢及脂肪沉积状况,并促进其肝脏PI3K蛋白表达。
吕娟陈莉娜刘伟华郭未艳
关键词:利拉鲁肽脂代谢KKAY小鼠
263例0~3岁眼科住院患儿的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0~3岁眼科住院患儿的疾病及用药情况,为幼儿眼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0~3岁眼科住院患儿263例,对患儿的年龄、民族、性别、出院诊断、手术切口类别及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0~3岁眼科住院患儿中,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疾病诊断依次为角膜良性肿瘤(20例,占7.60%)、先天性白内障(19例,占7.22%)和角膜溃疡(16例,占6.08%);眼外伤39例(占14.83%),以摔倒碰伤最为多见,其次为高锰酸钾烧伤、石灰烧伤、狗咬伤和剪刀戳伤;0~3岁患儿的药物治疗以患眼局部用药和全身静脉用药为主,未见超说明书用法与用量及超适应证用药的情况;19例患儿在前期用药过程中发生了过敏反应,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9例)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5例)。结论:家长、眼科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关注幼儿的眼部健康,避免可能的眼外伤,共同保障幼儿眼部安全和用药安全。
王园姬李勇卫郭未艳吕娟李亚美王颖丽
关键词:幼儿眼科眼外伤用药分析
PDCA循环干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PDCA循环干预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PDCA循环干预前757例(2018年1~4月)、第1轮PDCA循环干预后853例(2018年5~8月)和第2轮PDCA循环干预后847例(2018年9~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并对比分析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过2轮PDCA循环干预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不适宜率分别由23.9%、16.7%降低至11.2%、8.4%;选药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7.9%、17.7%和30.4%提高至第2轮干预后的89.5%、66.7%和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干预显著提高了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率。
郭未艳吕娟王园姬王颖丽王丹李亚美
关键词:PDCA循环眼科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呋喃唑酮致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NKI、VIP、Puh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Embase6个数据库1966-2013年关于呋喃唑酮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及临床研究。结果43篇文献共报道219例有关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ADR的病例,其中中枢神经毒性16例,周围神经毒性176例,精神障碍27例;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30岁年龄段;原发病多为胃炎;当日剂量≥0.5g或服药时间在11~30d时,发生此类ADR的风险最大。结论呋喃唑酮致神经系统毒性及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是超剂量、长疗程给药。
关丽陈军武新安张淑兰郭未艳王天红何忠芳
关键词:呋喃唑酮药物毒性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
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被引量:4
2015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1月余",以"颈椎病"于2014年5月14日收住入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示:微量蛋白2.54 g·L^-1,乳酸脱氢酶52 U·L^-1,其他指标无异常。
关丽武新安何忠芳张淑兰郭未艳
对一例依次使用多种药物出现过敏并加重病例的循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例依次使用多种药物出现过敏并加重病例的过敏药物及原因。方法: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评价病人所使用药物的合理性,明确致敏的药物及原因。结果:该病人明确过敏的药物依次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致过敏加重的可疑药物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原因为交叉过敏。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交叉过敏反应的认识,谨慎联合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郭未艳何忠芳武新安陈军毛晓冬关丽周喆
关键词:循证医学交叉过敏皮疹
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通过加强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方法:通过建立我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专项点评以及加强行政监管等措施,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长效管理体系,并对管控前后重点监控药品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简称重点监控药品占比)、次均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管控前相比,重点监控药品占比从39.25%下降至25.66%;2018年次均药品费用与2017年相比减少437.62元,减幅8.71%。通过处方点评发现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通过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重点监控药品占比及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能更有效地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促进合理用药。
王丹王颖丽段石顽王园姬刘国一梁乐吕娟郭未艳王慧
关键词:用药频度
他汀类药物相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降脂、抗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其药理学作用靶点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通常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和其他肌肉相关的不良反应,除IMNM患者即使停用他汀类药物后病情仍继续进展外,其他大多数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
郭未艳刘佩熊葶蔺雪梅王静逯青丽刘仲仲王芳吴松笛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