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盐量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土
  • 1篇有机物覆盖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湿地
  • 1篇土壤PH
  • 1篇土壤含盐量
  • 1篇土壤无机磷
  • 1篇土壤压实
  • 1篇转移矩阵
  • 1篇无机磷
  • 1篇无机磷形态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南四湖湿地
  • 1篇景观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济宁市国土资...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作者

  • 3篇李新举
  • 3篇许燕
  • 1篇刘宁
  • 1篇李俊颖
  • 1篇杨东
  • 1篇高峰
  • 1篇闵祥宇

传媒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有机物覆盖对滨海盐渍土改良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有机物覆盖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应,筛选适宜的覆盖还田组合,通过玉米田间试验,选用小麦秸秆(A)、长度30 cm玉米秸秆(B_1)、长度50 cm玉米秸秆(B_2)、玉米整杆(B_3)、杂草(T)5种类型,设计0.3kg/m^2(F1)、0.6 kg/m^2(F_2)、0.9 kg/m^2(F_3)、1.2 kg/m^2(F_4)4种梯度覆盖量,以常规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盐碱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覆盖0~40 cm土体含盐量降低幅度较大,抑制盐分表聚效果明显;A、B_1、T与B_2、B_3分别在覆盖量为0.9 kg/m^2与1.2 kg/m^2时抑盐效果较好。T对土壤pH的提升效果较明显,A、B_1、B_2、B_3对土壤pH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有机物覆盖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产量,覆盖类型和覆盖量都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显著性因素,玉米产量随覆盖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覆盖量为0.9 kg/m^2时达到产量较高水平,较优处理增产效果表现为AF_3>TF_3>B_1F_3>B_2F_3>B_3F_3,AF_3处理分别比TF_3、B_1F_3、B_2F_3和B_3F_3处理高23.26%、32.87%、145.92%和175.81%。建议在生产中采用每平方米覆盖0.9 kg小麦秸秆进行处理。
杨东李新举许燕李俊颖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有机物覆盖土壤含盐量土壤PH玉米产量
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以济宁地区引黄充填复垦、引湖充填复垦和预复垦3种复垦方式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无机磷(Ca2-P、Ca8-P、Al-P、Fe-P、O-P、Ca10-P)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找出影响复垦土壤速效磷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1)3种复垦方式下的复垦土壤全磷含量在0.42-0.77g/kg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65-5.22mg/kg之间,复垦土壤全磷含量丰富而速效磷含量偏低;(2)复垦土壤中各无机磷形态以难被植物利用的Ca10-P和O-P含量最高,易被植物利用的Ca8-P和Ca2-P含量最少,不同复垦方式下的土壤各无机磷形态含量略有差别,与一般土壤相比,复垦土壤中第二磷源Ca8-P含量占到3%,比重相对降低,难利用磷源O-P含量占到32%,比重大幅升高;(3)复垦土壤无机磷总量和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在表层积累,随土层加深,其含量和有效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引黄充填复垦和引湖充填复垦无机磷含量和有效性优于预复垦;(4)复垦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与土壤压实度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554*(p〈0.05),与难溶性Ca10-P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0**(p〈0.01)。复垦土壤压实度偏高和有效磷源含量缺乏造成复垦土壤全磷含量丰富而速效磷偏低,比较而言,预复垦方式受到更多的机械碾压而磷素状况更差。
闵祥宇李新举刘宁许燕
关键词:复垦土壤土壤压实理化性质无机磷形态
近30年南四湖湿地景观类型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选取1985、2000年Landsat5 TM及2015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格网化为基础,分别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类型转化强度指数对南四湖湿地近30年的景观类型转移状况、生态等级变化情况进行定量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南四湖自然湿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工湿地面积逐年上升,非湿地略有增加,由1985年自然湿地为主导的"湖泊-芦苇-荷田"景观结构转变为2015年人工湿地主导的"养殖水面-水稻田-湖泊"结构;(2)湖区主要呈现出大量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移的趋势,转出面积最显著的是芦苇,为501.88 km2,主要转化为养殖水面、水稻田。转入面积最大的是养殖水面,为305.70 km2,主要由芦苇、荷田及湖泊转化而来;(3)1985~2000、2000~2015和1985~2015年景观类型转化强度指数值分别为-0.73、-0.40和-1.12,景观生态等级降低,宏观生态状况驱差,但后15年较前15年生态转差程度有所减缓,转化剧烈区域分布在最容易被人为垦殖的湖区东西两侧。
梁佳欣李新举高峰许燕
关键词:南四湖湿地转移矩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