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腾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烧伤
  • 4篇骨骼
  • 4篇骨骼肌
  • 3篇大鼠骨骼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烧伤后
  • 2篇骨骼肌消耗
  • 2篇钙蛋白
  • 2篇钙蛋白酶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技术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王晓腾
  • 7篇柴家科
  • 5篇马丽
  • 5篇刘玲英
  • 3篇褚万立
  • 2篇郁永辉
  • 1篇胡森
  • 1篇段红杰
  • 1篇陈晨
  • 1篇李晓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微区Ca2+含量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骨骼肌细胞微区Ca2+含量及calpain-1和calpain-2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5个实相点,每实相点8只)。实...
马丽柴家科褚万立王晓腾
miR-628参与调控烧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机制研究
郁永辉柴家科李晓刘玲英马丽王晓腾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通路抑制剂对严重烧伤大鼠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功能变化,并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JAK/STAT3)通路抑制剂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和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每组40只,后2组大鼠于背部、腹部造成5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致假伤。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JAK/STAT3抑制剂鲁索替尼。伤后0(即刻)、1、4、7、14 d,每组取8只大鼠,采用多通道电生理仪测量脉冲频率20、40、60、80、100、120、140、160 Hz刺激最佳肌肉长度的趾长伸肌产生的比力,测量脉冲频率50 Hz刺激0、10、20、30、60、120、180、240、300 s的最佳肌肉长度的趾长伸肌疲劳期比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趾长伸肌羰基化合物含量,采用微量法检测趾长伸肌ATP含量。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t检验。结果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0、1、7 d各脉冲频率,伤后4 d除20 Hz外各脉冲频率,伤后14 d于20、40 Hz脉冲频率刺激后趾长伸肌比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单纯烧伤组相比,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大鼠伤后1 d除20 Hz外各脉冲频率,伤后4、7、14 d各脉冲频率刺激后趾长伸肌比力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烧伤组大鼠除伤后7 d刺激240 s外,伤后各时间点刺激各时间点趾长伸肌疲劳期比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大鼠伤后1 d除刺激60、300 s外各刺激时间点,伤后4 d除刺激240 s外各刺激时间点,伤后7、14 d所有刺激时间点疲劳期比力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0、1、4、7、14 d趾长伸肌羰基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651±0.155)、(0.739±0.194)、(0.618±0.086)、(0.813±0.162)、(0.615±0.115)nmol/mg,明显高于烧伤+J
白海良段红杰陈晨刘玲英吴育寿韩绍芳王晓腾
关键词:烧伤
代谢组学技术在烧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代谢异常是烧伤最基本的病理生理特征,持久而顽固的高代谢反应是危重烧伤患者最显著的代谢特征。代谢组学对生物体在受到病理生理上的刺激以及某种基因修饰所带来的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对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为伤情评估、疗效判断、个性化用药提供新的客观依据。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烧伤诊治方面的应用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代谢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在烧伤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马丽王晓腾柴家科
关键词:烧伤生物标志物
严重烧伤血清对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背景烧伤应激、体液丧失和炎症反应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低灌流、缺氧导致线粒体代谢障碍,引起ATP产生不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害。前期研究表明,严重烧伤可导致骨骼肌细胞明显的线粒体结构损害和功能紊乱。线粒体自噬(mitoph...
马丽柴家科郁永辉肖孟景王晓腾
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微区Ca^(2+)含量及钙蛋白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骨骼肌细胞微区Ca2+含量及钙蛋白酶(calpain-1和calpain-2)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速记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40,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8只)。实验组大鼠在麻醉后背部浸入94℃热水12 s,造成30%总体表面积(TBSA)Ш度烫伤;对照组大鼠背部同面积浸入37℃温水行假烫伤,其余操作同实验组。于伤后即刻、24 h、3 d、7 d、14 d采集两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并收集各组大鼠胫骨前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胫骨前肌组织超微结构,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法(EPMA)检测骨骼肌细胞微区Ca2+相对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酶法检测calpain的活性,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胫骨前肌中calpain-1和calpain-2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胫骨前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伤后24 h胫骨前肌肌原纤维排列混杂,伤后3 d肌丝轻度溶解,Z线不规则,伤后7 d局部Z线消失。实验组骨骼肌细胞细胞质、线粒体Ca2+相对含量伤后即刻开始升高,伤后24 h达到峰值,其Ca2+相对含量分别为0.96±0.06、1.08±0.11,与对照组0.27±0.03、0.60±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伤后24 h肌浆网Ca2+相对含量迅速降低0.37±0.06,与对照组1.34±0.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和CK活性实验组伤后即刻和伤后24 h均明显升高,伤后24 h实验组血清LDH活性(3067.45±482.55)U/L显著高于对照组(735.00±291.3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14 d实验组calpain活性显著升高,伤后7 d达到峰值(10.59±0.18)μmol/L与对照组(7.62±0.19)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前肌calpain-1和calpain-2含量伤后24 h^14 d明显增加,其中实验组calpain-1表达在伤后24 h达到峰值0.61±0.04,calpain-2表达在伤后3 d
马丽柴家科褚万立王晓腾
关键词:烧伤超微结构钙蛋白酶
胰岛素治疗对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烫伤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组24只。2组大鼠称取体质量、用血糖仪检测尾部末梢血糖水平后,均在94℃热水中浸烫12s制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背部烫伤模型。伤后1~7d每天8:00,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U/kg,单纯烫伤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7d每天8:00(注射胰岛素后)、13:00、18:00,2组大鼠均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灌胃各1次,每次10mL/kg。伤后1~4、6、7d每天注射胰岛素前及伤后8、9、11、12、14d晨,用血糖仪检测2组大鼠尾部末梢血糖水平。称取2组大鼠伤后14d未行任何处理时的体质量。伤后4、7、14d,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采集胫骨前肌标本,称取伤后14d胫骨前肌质量,透射电镜观察伤后7d胫骨前肌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伤后4、7、14d胫骨前肌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伤后4、7、14d胫骨前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伤后4、7、14d胫骨前肌内质网应激反应(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spase-12活性体、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对数据行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伤前2组大鼠血糖水平、体质量相近(t=0.204、0.405,P>0.05)。伤后1、6、9、11、12、14d,2组大鼠血糖水平相近(t=0.229、3.339、1.610、0.178、0.181、0.079,P>0.05);伤后2、3、4、7、8d,胰岛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t=7.245、4.165、4.609、4.018、3.995,P<0.05或P<0.01)。伤后14d,胰岛素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和胫骨前肌质量分别为(271±19)、(0.47±0.05)g,均明显高于单纯烫伤组的(254±12)、(0.43±0.04)g(t=2.1
褚万立柴家科王晓腾韩绍芳刘玲英
关键词:烧伤胰岛素内质网应激反应
载VEGF及bFGF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制备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及载药温敏凝胶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有膜释药法测定制备的载药凝胶体外释药效果;建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按照治疗用药种类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Control)、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组(Gel)、VEGF及bFGF冻干粉组(VEGF/bFGF冻干粉)、载VEGF及bFGF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组(VEGF/bFGF载药凝胶)。创伤后3、7和14 d,进行创面愈合程度观察,并取创面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CD31的表达并计数新生血管数目,ELISA检测创面中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成功制备了载VEGF及bFGF泊洛沙姆温敏凝胶,体外释药结果显示,VEGF及bFGF从载药凝胶中1 h释药量仅为5%,在第5天释药量约达到60%,提示VEGF/bFGF载药凝胶具有良好的持续药物释放行为;载药凝胶的模型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实验结果显示,致伤14 d后,VEGF/bFGF载药凝胶组中创面愈合率达到(90.3±2.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伤后3 d,与Control组和Gel组比较,VEGF/bFGF载药凝胶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表明,VEGF/bFGF载药凝胶组及VEGF/bFGF冻干粉组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新生血管数量较多,表皮层出现较早。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VEGF/bFGF载药凝胶组和VEGF/bFGF冻干粉组的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及Gel组(P<0.05)。结论本文研究制备的VEGF/bFGF载药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可用于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可降低创面早期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王晓腾王晓腾刘晓亚刘玲英刘玲英朱晓霞顾若兰吴卓娜孟志云窦桂芳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共360只雄性SD大鼠,(1)实验一,选择30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延迟补液组(SD组,n=50)、假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SPD组,n=50)、烧冲复合伤+延迟补液组(BD组,n=100)、烧冲复合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BPD组,n=100)。SD组和SPD组大鼠37℃水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BD组和BPD组先用5 g高爆炸药距离大鼠50 cm爆炸致中度冲击伤,然后立即94℃沸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致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SPD组和BPD组伤后即刻皮下注射丙戊酸钠(300 mg/kg)。SD组、SPD组、BPD组和BD组于伤后6、24 h分别按照Parkland公式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进行补液。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均从SD组、SPD组、BD组、BPD组选择10、10、20、20只大鼠进行各脏器血流量和血气分析。(2)实验二,选取剩余的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也分为SD组(n=10)、SPD组(n=10)、BD组(n=20)、BPD组(n=20)。于造模前48 h进行颈动脉置管。各组大鼠造模、处理同实验一操作。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计算各组大鼠生存率。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og-rank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1)伤后即刻,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45、267.27、449.6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7.52、125.23、1210.8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吴育寿岳晓彤柴家科畅阳刘玲英刘伟刘伟王晓腾王晓腾
关键词:丙戊酸灌流休克冲击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