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家科

作品数:1,032 被引量:3,76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4篇期刊文章
  • 407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5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66篇烧伤
  • 138篇细胞
  • 105篇创面
  • 94篇脓毒
  • 94篇脓毒症
  • 89篇蛋白
  • 82篇骨骼肌
  • 81篇烫伤
  • 57篇严重烧伤
  • 56篇伤患者
  • 56篇烧伤患者
  • 56篇骨骼
  • 53篇休克
  • 51篇烧伤后
  • 50篇愈合
  • 45篇皮瓣
  • 43篇代谢
  • 42篇救治
  • 42篇干细胞
  • 37篇泛素

机构

  • 458篇解放军总医院...
  • 36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9篇中国人民解放...
  • 46篇解放军第30...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8篇北京积水潭医...
  • 7篇解放军医学院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郑州市第一人...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金华市中心医...
  • 4篇济南市中心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31篇柴家科
  • 305篇盛志勇
  • 188篇杨红明
  • 166篇申传安
  • 124篇郝岱峰
  • 124篇宋慧锋
  • 120篇许明火
  • 119篇郭振荣
  • 95篇李利根
  • 93篇吴焱秋
  • 93篇梁黎明
  • 76篇贾晓明
  • 73篇尹会男
  • 72篇姚咏明
  • 66篇高全文
  • 64篇马丽
  • 63篇曹卫红
  • 60篇陈敏亮
  • 58篇李峰
  • 52篇庹晓晔

传媒

  • 75篇中华烧伤杂志
  • 62篇感染.炎症....
  • 57篇解放军医学杂...
  • 46篇第八届全国烧...
  • 45篇军医进修学院...
  • 40篇中华医学会烧...
  • 39篇中华损伤与修...
  • 37篇中华医学杂志
  • 3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2篇中国危重病急...
  • 32篇2013年全...
  • 2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5篇全国危重烧伤...
  • 14篇中华整形烧伤...
  • 1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2篇2002年烧...
  • 12篇第四届全国烧...
  • 9篇中华医院感染...
  • 9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42篇2016
  • 46篇2015
  • 27篇2014
  • 67篇2013
  • 58篇2012
  • 54篇2011
  • 36篇2010
  • 88篇2009
  • 40篇2008
  • 136篇2007
  • 75篇2006
  • 64篇2005
  • 33篇2004
  • 48篇2003
1,0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MODS的早期防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通过对48例大面积烧伤后延迟复苏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评价改进休克复苏方案对延迟复苏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防治效果。方法:1992年至1999年我科首诊收治的延迟复苏(伤后6h或6h后开始补液)病人48例,对比分析采用改进休克复苏方案治疗与未采用改进方案治疗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包括:①Swan-Ganz导管监测下的快速有效复苏。②山莨菪碱的早期大量应用。③氧自由基清除剂VitC、VitE和甘露醇的大量使用。结果:1992年以后,使用新方案治疗显著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提高了复苏成功率。抽样观察结果显示,新方案可显著提高胃粘膜pH值,降低血中丙二醛、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从总的治疗效果来看,降低了患者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改进的休克复苏方案提高了复苏效率,减轻了延迟复苏时缺血及重灌流造成的损害,进而有效降低了脓毒症和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杨红明柴家科盛志勇郭振荣申传安刁力李利根许明火贺立新于勇
关键词:MODS烧伤延迟复苏大面积烧伤
对烧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技术,对30例不同程度烧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8+比值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与30例健康人的正常值做了对照。实验结果揭示,无论是代表辅助/诱导的CD4+细胞,还是代表抑制/细胞毒的CD8+细胞,烧伤后患者细胞比例都有显著变化,从而影响CD4+/CD8+细胞比值的平衡,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此实验结果为临床提供了病人的免疫信息,对临床诊治,病情监测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侯晓霞柴家科黄志红杨红明王兰姜良松
关键词:烧伤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功能
严重烫伤大鼠胰腺β细胞功能变化与糖代谢障碍的关系与机制研究
李大伟申传安柴家科马丽尚玉茹李龙珠
补锌对烫伤大鼠血清锌、铁和红细胞脆性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烧伤后补锌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前对照,L组(低锌组),M组(边缘缺锌组),H组(高锌组),均先用4μg/g低锌饲料喂养1周。活杀对照组,其他3组致背部深二度烫伤15%,补充不同剂量锌,观察血清锌、铁和红细胞脆性的变化。结果:L组血清锌下降,血清铁、红细胞脆性增加,H组血清锌明显增高,血清铁、红细胞脆性下降,M组的变化介于L、M组之间。结论:烫伤后缺锌使血清锌下降,红细胞脆性增加,血清铁上升,补锌降低红细胞脆性,血清铁下降。
李利根郭振荣赵霖柴家科鲍善芬丛涛李珍韩文丽韩文丽
关键词:烧伤红细胞脆性补锌
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创面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与自体薄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的方法制备PADM,使用激光加工机对其进行打孔,根据微孔孔间...
梁黎明柴家科杨红明宋慧锋京萨冯瑞
关键词:皮肤缺损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创面修复
文献传递
氧自由基对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观察烫伤延迟复苏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与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烫伤立即复苏组,n=60)、B组(烫伤延迟复苏组,n=50)、C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20)和D组(别嘌呤醇治疗组,n=20)。30%TBSA三度烫伤大鼠伤后6小时进行复苏;采用DNA断裂百分率(ap%)、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规律;并测定了A组、B组伤后3、6、12、24、48小时和C组、D组伤后12、24小时肠粘膜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伤后肠上皮均发生严重的细胞凋亡,高峰期在伤后12和24小时,但B组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烫伤后肠粘膜MDA、XO均呈上升之势,而TSH和NPSH则呈逐渐下降之势。C组伤后肠粘膜ap%、MDA显著低于B组,而NPSH含量则显著高于B组。D组肠粘膜XO水平显著下降,但其ap%无显著变化。B组肠粘膜ap%与MDA和XO变化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NPSH的变化则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延迟复苏可使烫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与其氧化应激关系密切;抗氧化剂NAC可有效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诚盛志勇柴家科胡森董宁吕艺高建川
关键词:烧伤细胞凋亡小肠氧自由基
严重烧伤大鼠早期骨骼肌中miRNAs表达谱数据基因功能分析
2016年
严重烧伤后高代谢表现为骨骼肌消耗,其中胫骨前肌消耗较为明显,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和信号通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证实: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降解、骨骼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等是烧伤后骨骼肌消耗的重要原因[1-4]。但略显不足的是,对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学上游调控方面的机制尚未进行深入研究[5]。笔者之前利用芯片筛查技术,
张海军郝岱峰柴家科郁永辉
关键词:烧伤胫骨前肌基因功能
烧伤患者肠道内与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变化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为了解烧伤患者肠道内与尿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变化关系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大面积烧伤患者尿和大便标本中IgA的含量。结果表明 ,烧伤后肠道内IgA含量明显减少 ,于伤后第三周达到最低点 ,而后回升。尿中IgA水平在伤后的变化与肠道相反 ,于伤后第一周即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 ,而后逐渐降低 ,至伤后第四周已接近对照水平 ,两组均数呈负相关 (r=-0 .763 )。提示烧伤后肠道与尿中IgA含量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由于尿标本的留取方便、及时 。
于勇柴家科黎君友晋桦董宁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IGA烧伤肠道
重视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5年
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通过将微孔泡沫材料紧密接触创面,使用生物膜密封,在负压作用下经引流管抽吸,在创面形成单向负压环境,经材料徽孔引流分泌物和渗出液。该技术借助负压徽作用力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增加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加快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近年来,NPWT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烧伤外科临床,主要涉及普通急性烧伤创面和毁损性创面修复、皮片移植、后期瘢痕整复这几个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优越性。
柴家科申传安
关键词:烧伤负压伤口疗法创面修复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分析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骨骼肌蛋白降解变化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同期收治的20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烧伤脓毒症组)和12例整形患者(对照组)的血、24h尿和股四头肌标本,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股四头肌内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以及尿中3-MH排出量,核糖核酸印迹法检测股四头肌内编码泛素、E2-14k和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四头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烧伤脓毒症组血浆内皮质醇含量(478±56)μg/L和TNF-α含量(22·4±3·8)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内皮质醇含量(72±12)μg/L和TNF-α含量(0·5±0·1)μg/L(均P<0·01)。烧伤脓毒症组股四头肌内3-MH含量(4·3±0·6)μmol/g及24h尿内3-MH排出量(456±25)μmo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内3-MH含量(2·5±0·4)μmol/g和24h尿内3-MH排出量(202±29)μmol(均P<0·01)。烧伤脓毒症组股四头肌泛素mRNA2·4kb条带和1·2kb条带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51%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2-14k mRNA1·2kb条带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酶体C2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39%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烧伤脓毒症时骨胳肌蛋白降解显著增强,体内糖皮质激素及TNF-α含量增加,从基因水平激活细胞内蛋白降解途径-泛素系统是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骨胳肌蛋白降解增强的原因之一。
柴家科申传安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烧伤
共10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