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志伟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形式化
  • 1篇行动逻辑
  • 1篇修缮
  • 1篇仪式
  • 1篇人情
  • 1篇少年
  • 1篇实证
  • 1篇实证性
  • 1篇松绑
  • 1篇青少年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性
  • 1篇宗族
  • 1篇祠堂
  • 1篇系统家庭治疗
  • 1篇家庭
  • 1篇家庭治疗
  • 1篇个案
  • 1篇个别化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武志伟
  • 2篇马广海

传媒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工作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在个别化青少年中的应用——基于一项个案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文章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用系统家庭治疗的方法为一位青少年提供个案服务,在治疗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并提出该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应用中,还存在治疗师的角色、获取家庭信息的全面性与假设正确性的三大局限。
武志伟
关键词:系统家庭治疗青少年
人情实践的认同单位与行动逻辑——对“差序格局”的实证性反思被引量:7
2017年
差序格局,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人情结构的一个经典的理论探讨。然而在当今压缩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之下,人情实践背后的结构性原则可能比差序格局的表述更为复杂。通过一个宗族性村落中人情实践的个例,可从人情建构的认同单位和行动逻辑两个方面,重新解读差序格局,进一步审视当代乡土社会中人情关系的新模式。一方面,差序格局的认同单位是具有伸缩性的自我,而当下北头村的人情认同单位则是具有明确结构性界限的"核心化家庭"。后者在己身、家庭和家族之间划定了相对明确的界限,既将家庭的独立地位从单系的家族脉络中突显出来,也是对"私我"的超越。另一方面,差序格局强调"人伦"的行动逻辑,人情关系在伦理本位的约束下表现为义务性和无选择性。而在当今的北头村,人情关系表现出松绑的趋势。通过均衡回报和人情冷冻的原则,实现了人情从义务性关系向选择性关系的质变。
武志伟马广海
关键词:人情
仪式重构与村落整合——以烟台市北头村祠堂修缮为例被引量:13
2017年
文章试图通过祠堂修缮的个例,来分析传统仪式的重构与村落整合之间的关系。祠堂具有宗教性与宗族性的双重属性,也因而被视为村落中最具整合意义的象征符号。但是在北头村,外出精英运作下的祠堂修缮活动,对村落整合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形式化"的。这一仪式的重构虽是祭祖场所之修复与宗族血脉之续修,但是其村落整合的意义更侧重于"外联性"而非"内聚性"。同宗同源的概念逐渐成为了宗族成员,尤其是村落、外出精英、外地宗亲,甚至外部社会四者相互之间建构外联关系的社会资本,而个人与宗族之间的内联性却有所缺失。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仪式重构的过程中,缺少神化祖先的过程,忽略了祠堂禁忌,导致祠堂的宗教性因素被不断抽离、弱化,从而难以维持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可以说,祠堂的神圣意义被逐渐世俗化,传统被视为一种社会资本而被人们选择性地利用。
武志伟马广海
关键词:宗教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