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独立危险因素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心肺复苏患者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骤停
  • 2篇综合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心脏骤停后综...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梁培培
  • 4篇俞凤
  • 3篇张泓
  • 2篇丁振兴
  • 1篇谢晓东
  • 1篇笪伟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URB-65 qSOFA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qSOFA、CURB-65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门诊收住院的312例社区CAP患者。根据住院治疗结局,分为非死亡(n=262)与死亡组(n=50);根据2016年版中国成人CAP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AP诊断及分级标准,分为重症CAP组(n=109)与非重症CAP组(n=203)。以重症CAP和死亡作为不良预后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qSOFA、CURB-65评分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并对qSOFA评分量表进行改良,优化预测效能。结果qSOFA评分、CURB-65评分和Age-Lac-q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60和0.956,特异度分别为92.00%、97.04%和91.52%,灵敏度分别为49.80%、38.14%和83.45%。预测重症CAP的AUC分别为0.835、0.846和0.958,特异度分别为89.80%、83.24%和97.15%,灵敏度分别为58.14%、70.30%和79.89%。结论CURB-65评分与qSOFA评分对急诊重症CAP及死亡预后预测价值相仿。优化调整后Age-Lac-qSOFA评分,提高了对重症CAP及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梁培培俞风
关键词:预后CURB-65评分
探索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者对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12~2013—02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院内心肺复苏成功(ROSC20min以上)的113例患者,并排除发病时未满18周岁、资料不完全、早期家属放弃抢救以及处于疾病终末期引起心脏骤停等病例。将入选的病例按复苏后是否出现早期心血管衰竭(ROSC后12h之内收缩压小于80mmHg,需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20%)分为早期心血管衰竭组和非心血管衰竭组。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入选病例113例,其中78例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69.02%),死亡率87.18%,其余35例未发生心血管衰竭,死亡率为31.43%。本研究发现,未发生心血管衰竭组中有60%患者发病病因为心脏疾病。初始心律为非除颤心律(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抢救时间过长、复苏前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血糖紊乱是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危险因素,且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患者入室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衰竭组(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过长及复苏前存在SIRS、血糖紊乱是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研究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中有69.02%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死亡率较未发生心血管衰竭者明显增高,且入室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衰竭组;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过长、复苏前存在SIRS及血糖紊乱是成功复苏后早期出现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培培俞凤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探索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探索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者对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 3年2月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院内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20mjn以上)并排除发病时未满...
梁培培俞凤张泓
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感染科及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230例。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106例)和非MODS组(1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并发MODS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前白蛋白(PAB)、纤维蛋白原(FIB)对患者并发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及NLR为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AB、FIB是其保护因素。NLR、PAB、FIB预测患者并发MO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0.831、0.876,截断点分别为14.63、60.43 g/L、1.20 g/L。结论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及NLR为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AB、FIB为其保护因素;NLR预测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并发MODS的效果较好。
梁培培俞风丁振兴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2
2012年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随着建立在大量临床干预研究及新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更新,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仍然很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为心脏骤停患者ROSC后较长时间严重的全身缺血一再灌注综合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异常、全身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的致病因素。目前,对PCAS的处理已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链的重要一环,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所重视。对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最迫切治疗是优化全身血液灌注,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对疑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维持适当通气并保证动脉氧饱和度在94%~96%。临床亚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临床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技术,对PCAS后昏迷患者应尽早实施。对高血糖的PCAS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于行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可以降低氧耗并加快低温诱导。关于神经保护药物及激素应用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梁培培俞凤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探索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索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早期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住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成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存活≥24 h)并排除发病时未满18周岁、资料不完全、早期家属放弃抢救以及处于疾病终末期引起心搏骤停等病例,共113例。于患者入院0时及24时行血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入院0 h及24 h)将入选患者分为低、中、高危三组,根据患者出院存活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三种感染定义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相关性。结果 (1)血PCT24 h、PCT24 h-0 h及CRP24 h值均与APACHEⅡ评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8、0.85,而CRP0 h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25,P>0.05)。(2)血PCT0 h、PCT24 h及PCT24 h-0 h均是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687、0.94,最佳预警戒值分别为8.35、20.06、15.84μg·L-1,对死亡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88.80%、70.02%、89.10%,特异度分别为80.20%、72.00%、95.25%。(3)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血PCT水平升高与感染无关。结论 (1)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降钙素原(PCT)在入院时即开始升高,而C反应蛋白(CRP)升高较晚,且两者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可用于早期病情评估。(2)患者入院时PCT0 h升高大于8.35μg·L-1提示不良预后,病程24 h内持续升高,且PCT24 h-0 h>15.84μg·L-1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可作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死亡预后的标志物。
梁培培俞凤张泓
关键词:C反应蛋白病情评估预后
VExUS评分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估静脉充盈超声评分(venous excess ultrasound score,VExUS Score)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应用价值,以期降低患者的患病风险及改善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合并AKI的脓毒症患者,排除无法行超声检查、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年龄<18岁及已知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的患者。患者接受了超声检查,并进行了连续测定,直到AKI痊愈或患者开始透析。结果共8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年龄(60.43±15.48)岁,男性50例(58.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值为(6.23±1.87)分。38例患者(44.2%)处于AKI 1级,而各有24例患者(27.9%)分别处于AKI 2级和3级。52例患者(60.5%)的VExUS分级为3级。AKI的缓解与VExUS等级的改善显著相关(P=0.003)。同样,VExUS级别的变化与液体平衡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5)。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左心室功能和右心室功能与VExUS分级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VExUS评分和AKI分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随着肾功能的改善,VExUS评分也有所下降。而且VExUS评分能够可靠地显示静脉淤血,并有助于临床决定进行液体清除。
笪伟朱甜甜王晓波梁培培谢晓东陈蕊李冉丁振兴张泓
关键词:脓毒症床旁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