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莎莎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用药
  • 2篇中药
  • 2篇本草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片
  • 1篇血压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典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合理使用
  • 1篇药物相互作用
  • 1篇药性
  • 1篇药学
  • 1篇药学服务
  • 1篇药源性
  • 1篇淫羊藿
  • 1篇用药分析
  • 1篇用药合理

机构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张莎莎
  • 9篇薛春苗
  • 9篇梁艳
  • 6篇曹俊岭
  • 5篇王莹
  • 4篇毛柳英
  • 2篇付鹏
  • 1篇吴嘉瑞
  • 1篇范秀荣
  • 1篇鲁劲松
  • 1篇肖珉
  • 1篇郭冬杰
  • 1篇王超
  • 1篇王艳梅
  • 1篇庄红艳
  • 1篇杜冰鑫
  • 1篇韦杰

传媒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执业药师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淫羊藿“寒”“温”药性古今差异的文献考证被引量:4
2021年
淫羊藿在不同本草医书中药性记载不同,即有的记载为寒性,有的记载为温性。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对淫羊藿的“寒”“温”药性的认识,同时对淫羊藿的基源进行考证,多角度分析淫羊藿“寒”“温”药性变化的原因。据考证发现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到宋朝的《证类本草》记载淫羊藿的药性均为“寒”性,但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改为“温”后,此后历代本草、医书及当今的中药辞典、中药教科书等书籍多载为“温”,只有少数古籍记载为“寒”,而这些明代之后仍记载“寒”性的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赞》等均是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和深化,故不排除遵古的思想;另外,各代淫羊藿来源也是相同的。所以淫羊藿药性的差异变化,可能是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医家的医疗实践,所获取的临床经验的差异,为了对新的实践结果在理论上获得支持,则出现了对其性味的重新思考,故将药性由寒改温。
王晴华国栋杨文华朱宝琛王莹雷珍珍梁艳张莎莎薛春苗
关键词:淫羊藿药性基源本草考证
红景天颗粒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红景天颗粒提高小鼠的耐缺氧作用。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鼠分为3批,分别行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每批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红景天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0.1、1、3 g/kg剂量连续42 d经口灌胃给药后,观察其对3种不同类型缺氧模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红景天颗粒高剂量组能延长小鼠在常压下缺氧存活时间(P<0.01);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P<0.01);各剂量组均对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无影响。结论红景天颗粒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
王艳梅薛春苗张莎莎闫沛沛赵华叶曹俊岭
关键词:缺氧小鼠
某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嘱分析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医嘱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全院2012年11月-12月的住院抗菌药物医嘱,共2015份,抽查530份。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审核结果,并从用药时间、无适...
张莎莎曹俊岭范秀荣
关键词:抗菌药物住院医嘱不合理用药用药分析
文献传递
长期口服地塞米松片致药源性库欣综合征1例
2018年
病例:患者,男,74岁。因“发作性喘憋20余年,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2个月”于2017年10月23日首次入院。患者入院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于20余年前发热、咳嗽、喘憋伴有喉间痰鸣声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正常,出现发作性喘憋、胸闷、喉间痰鸣时未行肺功能检查,考虑为“支气管哮喘”,予醋酸地塞米松片0.75 mg qd口服控制发作,服药至今,喘憋控制尚可。患者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患者药源性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满月脸,面圆而呈暗红色,颧红如妆。向心性肥胖症状明显,四肢相对瘦小。患者皮肤粗糙,后背、四肢外侧及臂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及暗红色皮疹,伴有脱屑。皮肤未见出血点及蜘蛛痣,腹部皮肤菲薄,可见腹壁浅表静脉浮现,腹部、下腹部等处出现紫纹。患者对感染抵抗力减弱,左踝外侧可见两处较深类圆形溃疡,上部溃疡大小3 cm×3 cm,下部溃疡大小3 cm×4 cm。下部溃疡可见肌腱暴露。溃疡面色白光亮,少量透明稀薄渗液,边缘整齐未见肉芽。全身表现方面,患者四肢肌力减弱,双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左下肢肌力4级,肌无力症状明显。患者20年前出现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年,主动脉瓣轻度狭窄2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3年;糖尿病10年;高脂血症、脂肪肝5年,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20 mg。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患者父母体健,否认家族病史及类似疾病。
庄红艳薛春苗薛春苗肖珉曹俊岭毛柳英张莎莎
关键词:醋酸地塞米松片库欣综合征长期口服药源性入院诊断
浅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治疗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10964张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处方和221篇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处方分析发现在皮肤科使用的处方有316张,占2.88%;诊断皮肤相关性疾病的处方共计653张,占5.96%,主要是过敏性紫癜、皮炎、湿疹等。文献调研发现涉及皮肤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8篇,其中治疗痤疮3篇、寻常型银屑病1篇、慢性湿疹2篇、细菌性毛囊炎2篇。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非常必要。
薛春苗华国栋付鹏梁艳朱宝琛王莹张莎莎曹俊岭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皮肤病处方分析
高血压出院患者微信随访药学服务模式评价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比较微信随访的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药师干预组与无药师干预组,药师干预包括出院时出院带药教育及出院后3个月的微信随访,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和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纳入高血压患者49例,微信随访组血压达标率13/26(50%)优于对照组6/23(26%)。微信随访组高血压问卷得分(39±4.89)和高于对照组(29.74±7.19),依从性评分分别为(2.96±0.66)和(1.87±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师利用现有的微信平台进行高血压患者教育及跟踪随访,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并且提高依从性。
梁艳曹俊岭薛春苗毛柳英张莎莎
关键词:高血压出院带药患者教育
149例舒血宁注射液的用药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的用药合理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 141例住院患者中随机抽查149例,从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用药疗程、输液溶媒、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9例患者单次剂量均为20 mL、每日1次给药。用药疗程1~7 d的为52例(3例用于治疗脑梗死),7~14 d的76例(51.0%),大于14 d的21例(14.1%)。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45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的104例。联合用药105例,占7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选择与药品说明书有差距,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舒血宁注射液用药管理,提高用药水平。
毛柳英薛春苗付鹏张莎莎梁艳曹俊岭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用药合理性回顾性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护理应对措施被引量:12
2016年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因素,并从严格执行医嘱、规范配液操作、注重观察药品质量、控制好滴速、加强用药监护与应急抢救准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注重护患沟通等方面总结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及减轻相关症状的护理对策与方法。
曹俊岭杜冰鑫张莎莎梁艳韦杰毛柳英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护理
麻黄“去节”的古代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麻黄“去节”理论的历史沿革。方法通过《中华医典》平台,构建麻黄本草数据库及含麻黄内服汤剂数据库,探析古代医家对麻黄“去节”的要求及理论认识。结果古代文献中,共有近30部古代本草著作记载麻黄需“去节”使用。历代方书中共筛选出468首含麻黄内服汤剂,不同朝代、方书、方剂中对麻黄“去节”的要求不一,汉唐宋时期麻黄入内服汤剂多明确要求“去节”,麻黄用量<10 g时要求“去节”的比例较低,剂量>40 g时“去节”占比在50%以上。结论历代中医古籍中都有麻黄“去节”的记载,但随着时代发展,而今临床应用时未再沿袭“去节”的要求。
杨文华华国栋鲁劲松王莹张莎莎薛春苗
关键词:麻黄历史沿革
培美曲塞致假性蜂窝织炎的罕见不良反应病例综合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培美曲塞致假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培美曲塞致假性蜂窝织炎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联合用药、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检查指标、主要干预措施及转归、是否再次使用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7例培美曲塞致假性蜂窝织炎病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36~79岁,中位年龄为66岁。假性蜂窝织炎的发生时间为使用培美曲塞的第1周期至第21周期,中位发生时间为第4周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双下肢的肿胀(13例,占76.47%)、皮疹(13例,占76.47%)、疼痛(10例,占58.82%)和硬化(6例,占35.29%)等。7例患者初始抗菌药物治疗无效;4例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换用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皮疹缓解。4例患者初始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得以缓解。多数患者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由于原患疾病加重而死亡,2例患者皮疹部位持续硬化。结论:培美曲塞所致假性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多为双下肢的肿胀、皮疹、疼痛和硬化等,多数患者治疗后好转,少数可出现皮疹部位持续硬化。使用培美曲塞后,若出现类似蜂窝织炎症状,应及时与感染性疾病蜂窝织炎进行鉴别诊断,给予口服或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梁艳王超张莎莎王莹雷珍珍吴嘉瑞林盈达牛玉坤薛春苗
关键词:培美曲塞罕见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