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旭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白桦
  • 2篇施肥
  • 2篇无性系
  • 2篇无性系苗期
  • 2篇落叶松
  • 2篇光谱
  • 2篇材性
  • 1篇导线
  • 1篇导线连接
  • 1篇养分
  • 1篇生长性状
  • 1篇施肥量
  • 1篇树叶
  • 1篇树种
  • 1篇松林
  • 1篇探针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盆栽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李春旭
  • 3篇刘桂丰
  • 2篇刘宇
  • 2篇李耀翔
  • 1篇王楚
  • 1篇殷东生
  • 1篇张鹏
  • 1篇沈海龙
  • 1篇姜静
  • 1篇徐焕文
  • 1篇赵瑞

传媒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曲线模型解析施肥对白桦苗期年高生长节律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析施肥对白桦苗期年高生长节律的影响,以30个白桦无性系1年生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筛选的施肥配方对其分别进行间隔7、14、21 d/次的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自5月1日至9月29日,每隔15~18 d进行1次苗高调查。针对调查的所有苗高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利用方程分别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各无性系的苗高生长曲线模型进行拟合,Logistic根据曲线模型预测的速生期各参数变化规律,分析施肥促进白桦高生长的机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间、各无性系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施肥处理与无性系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各处理下白桦无性系苗高生长均符合"S"形曲线模型,各处理下及各无性系的Logistic方程拟合系数均高于0.97。由施肥与对照处理下苗高生长模型参数比较可知,施肥显著促进白桦高生长的机制是延长了速生期的生长时间,增加了速生点处生长速度,提高了速生期苗高的生长量及日生长量。3种处理中以处理1效果最好,其苗高实测值较对照提高了62.89%;各无性系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有的无性系喜肥、有的耐瘠薄,而无性系W11、W5的适应性较强,在各种肥力条件下均生长较好。
宋淑媛顾宸瑞李春旭王楚刘桂丰
关键词:白桦施肥模型参数
一种便携式苗木基质水分和养分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苗木基质水分和养分检测装置,包括主机和外壳,所述主机通过导线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后侧壁上均匀分布开设有若干个竖槽,所述竖槽内均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前后侧壁均延伸出竖槽,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
吴海波张鹏殷东生李春旭沈海龙
文献传递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树叶树种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探索使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树叶树种的可行性,为野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树种识别提供方法。本试验识别了9个树种,测试了光谱预处理方法、识别方法对可见/近红外光谱识别的准确率的影响。对9种阔叶树种共46棵树,分别采用距离法和PLS-DA建立识别模型,比较不同波段和导数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距离法对原始光谱进行识别时,识别准确率<50%,不能够有效识别树叶树种。使用距离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识别时,识别准确率为近红外350~2 500nm(99.16%)>350~1 000nm(88.05%)>1 000~2 500nm(81.24%),且任意单个树种的识别准确率都>98%,能够有效识别树叶树种。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结合单列识别变量矩阵时,识别准确率高达100%,识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3 6,RMSEC为0.120,RMSEP为0.144,但只能成功识别4种树叶树种,当树叶种数>4时,预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陡降。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DA)结合多列识别变量矩阵对9种树叶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58%,识别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88 6~0.956 9,RMSEC为0.084 5~0.15,RMSEP为0.088 7~0.155。本试验为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识别树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汪紫阳尹世逵李春旭李耀翔
关键词:树叶偏最小二乘法
白桦强化种子园母树的评价
种子园是以获得高产量和质量为目的林木良种繁育手段。通过对种子园中母树及子代进行评价及选择,获得更多更好的种质资源,从而加快改良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并为今后的种子园改建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白桦种子园47株母树为对象,对母树花...
李春旭
关键词:白桦花期物候生长性状
盆栽白桦优良无性系苗期的初步选择被引量:15
2017年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充分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为良种的选育目标。本研究针对白桦优良杂种子代的优良个体,通过组培扩繁技术建立了37个无性系,连续2个年度测定其苗高、地径、侧枝数、叶面积及节间距等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叶面积及节间距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分析发现,凡是高生长量大的无性系,其地径粗、侧枝数量多、节间距长,但平均单个叶面积较小。根据2个年度隶属函数值的均值,将无性系划分为1、2、3、4级4个等级,其中有7个无性系被确定为1级,这些无性系苗高、地径、侧枝数的均值较整个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11.31%、9.91%、8.93%;被评为2级的无性系有13个,可作为增加白桦遗传多样性候选对象。
李春旭刘桂丰刘宇徐焕文姜静
关键词:白桦无性系苗期选择
不同倍性白桦无性系苗期最佳施肥量的确定被引量:6
2017年
以2年生的白桦四倍体和二倍体共19个无性系苗木群体为试验材料,用前期筛选的施肥配方配制成1/1 000质量浓度的混合营养液对根部进行浇灌施肥,分别7(处理1)、10(处理2)、15 d(处理3)的间隔期施肥,以不施肥为对照(处理4)。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施肥自5月1日起始,8月31日结束。苗高、地径调查每隔15 d调查1次,自5月15日起,10月1日结束。结果表明:在3种施肥及对照条件下不同倍性白桦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生长速度及生长期随着施肥量的递增而递增,苗高、地径生长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2.46%、32.14%;在3种施肥处理及对照条件下不同倍性白桦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明显,二倍体高生长较四倍体提高了20.30%,在施肥处理1的条件下四倍体的地径生长较二倍体提高了3.71%。由3种施肥及对照处理条件下无性系的平均高径比、配方肥的用量及用工成本等综合分析,确定施肥间隔为15 d的处理3为白桦苗木培育时的主选施肥方案。无性系的不同对施肥量的要求不同,本项目分别为19个白桦无性系确定了精确施肥量。综合各无性系在各种施肥处理条件下苗高、地径生长量,初步选择3个二倍体、1个四倍体为优良无性系,它们分别为2Bz3、2Bz18、2B353和4B44,其平均苗高、地径较未施肥对照时分别提高了40.60%、32.26%。
赵瑞安钊仪李春旭刘宇刘桂丰
关键词:施肥白桦无性系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落叶松材性检测及抚育间伐强度优选
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东北林区的重要用材林树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快速准确获得木材材性信息,可以为木材的精细化分类、利用和林木定向培育提供支持。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具有实时、...
李春旭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木材材性抚育间伐强度
大兴安岭两种主要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以大兴安岭地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主的阔叶混交林、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密集度4个空间结构参数为指标,量化分析两种林型的林分结构状况;用不同树种的四元分布图,对不同天然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及林分空间结构信息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描述;分析大兴安岭两种主要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树种的空间结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林型林分基本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蒙古栎和桦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的平均胸径、树高比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小,但郁闭度及树种多样性较高,二者林木分布格局差异不显著。一元分布表明,大兴安岭地区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50%以上林木呈随机分布,树冠较为密集,林分整体中庸,但不同林型混交方面有差异。四元分布表明,蒙古栎和桦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最常见林木空间结构单元为周围很密集地随机分布有其他4种树种的优势木;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分中,最常见林木空间结构单元是随机分布且零度混交下很密集分布的亚优势木;白桦、落叶松作为两个研究对象都具有的树种,在不同的林型中二者的空间结构单元差别大。因此,促进林区可持续经营,应针对不同林分类型制定相应的补植改造、抚育间伐调整措施,科学管理,使得林分结构更加合理。
刘燕李春旭王子纯赵衍征李耀翔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林分空间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