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生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规律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区
  • 1篇免耕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措施
  • 1篇发育
  • 1篇发育规律
  • 1篇不同耕作
  • 1篇不同耕作措施

机构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篇马月存
  • 1篇赵沛义
  • 1篇高旺盛
  • 1篇秦红灵
  • 1篇隋鹏
  • 1篇张红生
  • 1篇尹春梅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农牧交错区不同耕作措施下莜麦的生长发育规律被引量:4
2008年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0)与翻耕处理(0.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马月存尹春梅高旺盛秦红灵张红生隋鹏赵沛义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发育免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