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伴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伴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着重探讨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63例MM患者,根据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分为MM伴SMF(MM-SMF)组与非MM-SMF组。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国际预后分期(ISS)、免疫球蛋白类型、一般实验室检查及生存期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指标在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各期和各型的MM均伴SMF。生长因子IL-6在MM-SMF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MM-SMF组(P<0.001)。两组β2-微球蛋白和肌酐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进展期的MM患者的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的MM患者(P=0.025)。另外,MM-SMF组较非MM-SMF组的总生存期缩短。结论MM-SMF患者较非MM-SMF患者总体预后较差。IL-6的高表达使得阻碍IL-6信号通路的药物可能作为有效治疗MM的手段,为M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承君刘志强吴燕明丁刚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化疗,按照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MBT)标准判断疗效,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3.0版判定不良反应。结果: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总有效率为75.0%。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 江彬彬吴燕明丁刚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血清补体C3、C4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C4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并探讨其与骨髓瘤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69例初诊MM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采用双能骨密度仪(DXA)测量69例初诊MM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正位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双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结果:MM患者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P<0.01);ISS临床分期中进展期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在不同MBD分组中,分级C级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A级和B级(P<0.01);MM患者血清补体C3、C4表达水平与其L1-4椎体、左右股骨颈和左右髋关节整体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8,r=-0.659,r=-0.745,r=-0.748,r=-0.596和r=-0.908,r=-0.623,r=-0.710,r=-0.714,r=-0.595。结论:MM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升高,与MM患者骨病严重程度及骨密度相关,这提示,补体C3、C4在MBD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C3、C4水平可能是MBD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 李承君李承君夏海龙夏海龙吴燕明
- 关键词:补体C3补体C4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
- 初诊时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5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伴嗜酸粒细胞(EOS)增多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7月收治的1例及国内外近5年文献报道确诊的14例伴EOS增多的PTCL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15例病人中高龄者多见,Ann Arbor分期晚,结外有多处组织侵犯,大多数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位于中高危组。除1例失访外,化疗组(n=12)总生存时间[10.00(6.50,32.13)个月]与对症治疗组(n=2)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00个月,14.0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方案化疗组(n=10)总生存时间[10.00(7.50,26.37)个月]与二线方案化疗组(n=2)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50个月,50.0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与二线方案化疗组1年累计生存率(40%比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EOS增多的PTCL病人临床上较为罕见,极易误诊和漏诊,远期预后不佳。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PTCL诱导缓解后的巩固治疗可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相较于单纯化疗疗效更佳。
- 宋明月刘沁华丁刚吴燕明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58例中高危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行去甲基化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水平、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As治疗对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安全性良好。
- 颜宗海吴燕明丁刚李承君孙光宇
- 关键词:去甲基化药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阿扎胞苷地西他滨
-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泼尼松两种方案治疗初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初诊ITP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用4d;对照组25例,泼尼松1 mg·kg^-1 ·d^-1,晨起顿服,3~4周后若血小板稳定,则开始减量,减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4~6个月.结果: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值为(35±18.2)×10^9/L和(16 ±6.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2.6%和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病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氏表现;2例继发血糖升高;3例继发感染.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诊ITP血小板上升速度快,长期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方案.
- 杜舟丁刚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