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锋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介入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梗死
  • 3篇成形术
  • 2篇血小板
  • 2篇预后
  • 2篇近期预后
  • 2篇抗血小板
  • 2篇冠脉
  • 2篇病变
  • 2篇STEMI
  • 1篇导管

机构

  • 9篇肇庆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黄志锋
  • 6篇苏永才
  • 5篇张小乐
  • 5篇冯新武
  • 3篇董志环
  • 2篇苏良献
  • 1篇苏荣斌
  • 1篇杨春万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临床荟萃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照研究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及介入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超急性期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随访结果,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超急性期组比对照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更高,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钙蛋白(OR=4.377,95%CI:1.292-14.826,P=0.018)是STEMI患者急诊支架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处于超急性期的SEMI患者及早行急诊PCI能进一步降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苏永才张小乐黄志锋冯新武苏良献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肌钙蛋白
不同方法行单支架处理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步骤方法单支架治疗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并且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手术步骤分为球囊对吻扩张组(A组)和无球囊对吻扩张组(B组);A组又分为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组(A1组)、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组(A2组)。观察介入并发症发生率、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A2组比A1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A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慢血流、心绞痛及术后1年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不达TIMI3级发生率更低(P<0.05)。各组介入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支架治疗右冠后三叉真性分叉病变时采取球囊对吻扩张较无球囊对吻扩张治疗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其中支架后球囊对吻扩张较支架前球囊对吻扩张的介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
苏永才张小乐黄志锋冯新武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效果对比
2020年
目的 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治疗后出血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44%)低于参照组(17.78%)(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ACS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效果,且安全性高.
黄志锋董志环
关键词:氯吡格雷ACSPCI
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术对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急性期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根据PCI过程是否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48例)和常规PCI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PCI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血栓抽吸组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15.38%比2.08%)及术后随访一年临床MACE总发生率(42.31%比16.67%)均显著降低(P分别=0.020,0.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显著减少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一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苏永才张小乐黄志锋冯新武苏良献
关键词:血栓栓塞抽吸血管成形术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01例,根据给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分为替格瑞洛组(103例)和氯吡格雷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后2h和6h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及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介入术中慢血流及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与服药后2h比较,服药后6h花生四烯酸途径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服药2h及6h后的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显著提高[2h:(42.17±4.84)%比(55.81±5.69)%,6h:(59.51±4.55)%比(78.51±4.26)%,P均=0.001];在服药后2h和6h两组间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术中慢血流及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STEMI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均能显著抑制血小板,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能快速充分抑制血小板,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张小乐苏永才黄志锋杨春万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前列地尔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抗炎以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5-06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辅助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改善以及血管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6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麻木改善、跛行距离延长以及冷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以及(DI-DO)/DO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下肢血管功能,效果显著。
苏荣斌苏永才冯新武黄志锋
关键词:前列地尔血管介入糖尿病足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近期预后分为合并主要不良事件(MACE)组和无MACE组,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Killip分级、脑梗死部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s-CRP>4 mg/L、SCr>133 mmol/L、HbA1c≥6.5%以及GFR<91 mL(min·1.73m2)比例明显高于无MACE组,Killip分级明显低于无MACE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hs-CRP>4 mg/L、SCr>133 mmol/L、HbA1c≥6.5%、GFR<91 mL(min·1.73m2)以及Killip分级3~4级均是影响ASTEMI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TEMI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并发症、心功能分级、hs-CRP、SCr、HbA1c以及GFR,临床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黄志锋董志环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近期预后
反转导丝技术处理极度成角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对比正向导丝技术,评价反转导丝技术在极度成角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脉极度成角分叉病变患者146例,根据PCI中导丝的操作方法,分为反转导丝组(93例)和正向导丝组(53例),反转导丝组又分为无微导管组(47例)及有微导管组(46例)。观察并比较各组导丝通过病变时X线暴露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导丝通过成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正向导丝组比较,反转导丝组导丝通过成功率显著提高(88.68%比100%),导丝通过病变时X线暴露时间[(154.53±78.88)s比(34.17±7.17)s]和造影剂用量[(17.87±4.26)ml比(7.28±2.19)ml]均显著减少,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55%比0%)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无微导管组比较,有微导管组导丝通过病变时X线暴露时间[(35.87±8.36)s比(32.43±5.24)s]及造影剂用量[(8.13±2.27)ml比(6.41±1.75)ml]均显著减少(P=0.020、0.001)。结论:处理极度成角的分叉病变时,采用反转导丝技术,尤其是在微导管辅助下患者获益更大。
苏永才张小乐黄志锋冯新武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与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使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与近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0例心血管科收治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奇偶数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术,仅按照10mg/d的方式采用瑞舒伐他汀于术后对奇数组患者进行给药,对偶数组患者则于术前早期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给药,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心肌与微血管灌注即TIMI与TMPG分级)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偶数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奇数组患者的80.00%,而其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50%则明显低于奇数组患者的25.00%,且相关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偶数组患者治疗后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亦优于奇数组患者,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术前遵医嘱采用大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给药的基础上再于术后进行少量给药,不仅能够快速改善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并且还有利于最小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酌情借鉴。
黄志锋董志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