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围

作品数:8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有机物料
  • 3篇秸秆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土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原生
  • 2篇土壤腐殖质
  • 2篇团聚体
  • 2篇鸡粪
  • 2篇碱土
  • 2篇腐殖质
  • 1篇堆肥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预处理
  • 1篇容重

机构

  • 8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吴景贵
  • 8篇范围
  • 5篇李建明
  • 3篇何瑞成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作物残体应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2017年
农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作物残体。对作物残体的安全利用与处理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作物残体作为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其在土壤中的稳定与转化对于增加其养分持续时间、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介绍了作物残体均匀深还及堆肥等提高作物残体稳定性的技术,简述了促进有机物质稳定与转化的新方法,总结了不同作物残体处理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作物残体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范围吴景贵
关键词:堆肥稳定性
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微团聚体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20年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状况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施用有机物料的原生盐碱土为试验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GW)、正常玉米秸秆处理(CS)、牧草处理(GS)和羊粪处理(SM),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土壤微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状况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分析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对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较CK处理均增加土壤2~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幅为9.02%~20.37%,其大小排序为GW>SM>GS>CS>CK。对于其他粒径微团聚体分布影响则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有机物料处理增加了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减少了土壤小粒径团聚体含量。不同有机物料的施用均能增加各粒径土壤微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同时,有机物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表明施用颗粒秸秆更有利于增加土壤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陈晓东吴景贵范围朱文悦李晓航
关键词:有机物料土壤微团聚体有机碳
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及同种有机物料的不同形态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通过大田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试验设颗粒秸秆(KL)、正常玉米秸秆(JG)、羊粪(YF)、牧草(MC)和对照(CK)5个处理,采用Anderson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法提取土壤腐殖质,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不同有机物料较CK处理均提高了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促进土壤中各种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的增加,其中KL、MC、YF 3个处理间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对联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影响较大,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KL处理与其他处理稳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JG、MC、YF 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各处理同CK相比差异显著,KL处理同JG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有机物料均能提高松/紧比值和松/稳比值,有利于腐殖质的更新及土壤肥力的提高。(3)对胡富比(H/F)的影响则表现为各处理同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胡富比(H/F)的增加表征着富里酸的缩合转化,进一步形成结构复杂,芳香化程度高胡敏酸,增加了土壤胡敏酸含量,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聚合程度以及腐殖化度的提高。综合得出,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提高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作用差异显著,中颗粒秸秆(正常玉米秸秆经过粉碎高温高压处理,长2cm、直径0.5cm的圆柱形颗粒)效果远好于其他处理。
陈晓东吴景贵范围朱文悦李晓航
关键词:有机物料土壤腐殖质腐殖质结合形态
有机物料施用下原生盐碱土胡敏酸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胡敏酸官能团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大安市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KL)、正常玉米秸秆处理(JG)、牧草处理(MC)和羊粪处理(YF),通过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结合,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各处理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碳和芳香碳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羧基碳的含量。除KL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氨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同时有机物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胡敏酸的脂族碳/羧基碳和脂族碳/芳香碳比值,表征有机物料的施用使得土壤胡敏酸结构缩合度和氧化度下降,脂族性增强,芳香性降低,胡敏酸结构趋于脂族化、简单化、年轻化。对比两种秸秆处理,发现KL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新形成结构年轻化、简单化、脂族性强的胡敏酸分子。根据PCA结果,有机物料的施用是土壤中脂族性碳、芳香族碳以及氨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探讨胡敏酸官能团的来源提供依据。通过红外光谱结合PCA,发现了土壤胡敏酸官能团组成对有机物料的不同响应,为研究有机物料的施用对土壤胡敏酸性质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陈晓东吴景贵李建明范围李晓航朱文悦
关键词:土壤胡敏酸
秸秆均匀还田对东北地区黑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4
2018年
为明确秸秆均匀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以吉林省农安县正邦农场黑钙土为研究对象,设置CK(未施用秸秆)、EIS(秸秆均匀还田)、SM(秸秆覆盖还田)、SP(秸秆翻压还田)共四种处理,通过环刀法及土壤紧实度仪测量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湿筛法及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土壤胡敏酸及富里酸,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并对玉米产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促进了土壤腐殖质积累,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其效果在秸秆均匀还田处理中最为明显。与CK相比,EI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及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分别为33.11%、24.3%;EIS处理增加了土壤平均当量直径(MWD)、水稳系数(K)及大于0.25 mm团聚体组分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56.86%、33.69%及16.21%;EI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27.8%、44.2%、63.3%及33.8%。EIS处理同时促进了秸秆的腐解与转化,促使土壤胡敏酸结构氧化度和缩合度呈下降趋势,脂族链烃和芳香碳含量增加,土壤胡敏酸结构简单化、年轻化。该结果对于指导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吴景贵李建明何瑞成姚颜莹王笃超孙玲王彩云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腐殖质
SPORL法预处理对鸡粪有机质含量影响及最优条件筛选被引量:1
2018年
由于鸡粪的特殊形态,新鲜鸡粪经固液分离后,可以去除鸡粪中的砂粒等无机物,其固体部分富含木质纤维素,将其自然风干后,利用SPORL(Sulfite pretreatment to overcome recalcitrance of lignocelluloses,亚硫酸盐法)法对鸡粪固体部分进行处理,探寻其产物肥料化利用的可行性。催化剂选用亚硫酸铵,以亚硫酸铵用量(相对于原料干重,w/w)、反应温度、最高温度保温时间、液料比(v/w)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亚硫酸铵用量在10%~20%、反应温度在120~140℃、最高温度保温时间在30~60 min以及液料比在5︰1︰15︰1范围内,其产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以鸡粪固体产物有机质含量为响应指标,对试验进行设计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响应值影响显著,且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可较好地拟合反应曲面;并准确有效地预测鸡粪固体产物有机质含量,在各因素范围内找到最优条件。最后,确定最优处理条件为:亚硫酸铵用量为13.4%、反应温度为127℃、最高温度保温时间为30 min、液料比为5︰1,鸡粪固体产物有机质含量预测值为359.1 g kg^(-1),验证试验结果为365.8 g kg^(-1),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的偏差为6.7 g kg^(-1),说明该回归方程对鸡粪固体产物有机质含量的分析预测可靠准确。因此,SPORL法对鸡粪进行处理后可得到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固体产物,该结果可在鸡粪肥料化生产应用中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姚颜莹吴景贵李建明范围何瑞成王笃超王彩云孙玲
关键词:鸡粪有机质含量响应面法肥料化
SPORL法制备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选取玉米秸秆、鸡粪,经亚硫酸盐法(Sulfite pretreatment to overcome recalcitrance of lignocelluloses,SPORL)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和鸡粪制备的有机肥分别进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各处理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Nemerow index)计算得到土壤肥力指数(IFI),对土壤的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为SPORL法对农业废弃物预处理后的固体产物,在土壤培肥方面的可利用性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关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经SPORL法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和鸡粪制备的有机肥进行培养后,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可提取腐殖质碳、腐殖质各组分的碳、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且经SPORL法处理的鸡粪有机肥对土壤腐殖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增加高于经SPORL法处理的玉米秸秆;各处理对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影响的表现分别为鸡粪(CM)>玉米秸秆(MS)>鸡粪固体产物(SCM)>玉米秸秆固体产物(SMS)>对照(ck)、MS>CM>SMS>SCM>ck。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添加不同处理进行培养后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后,结果可得出不同处理之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排名为SCM=CM>SMS>MS>ck。玉米秸秆和鸡粪经SPORL法处理后制备的有机肥对土壤肥力水平有促进作用。
姚颜莹吴景贵李建明范围何瑞成
关键词:玉米秸秆鸡粪土壤肥力
纤维素降解细菌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被引量:22
2019年
为了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及附近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并研究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秸秆失重法筛选到2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CMC-red、CMC-I),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CMC-red为Massilia arvi菌属,菌株CMC-I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banpakuense)。菌株CMC-red的降解能力强,10 d可将滤纸降解成糊状,10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4. 14%。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图可以得出,经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吸收峰减弱,纤维素的结构变得疏松。筛选获得的2株细菌中,菌株CMC-red对秸秆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孙玲吴景贵李建明范围王彩云姚颜莹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玉米秸秆16SRDNA序列降解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