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
- 作品数:38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葛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动态及其与块根产量和淀粉积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探讨葛根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块根产量和淀粉积累的关系,以初步揭示其内在的生理机制。该研究以‘桂葛1号’粉葛和‘桂葛8号’野葛为材料,采取生理测定法对农艺性状、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等进行测定,并对葛根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农艺性状和淀粉含量动态变化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块根发育过程中,两品种葛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性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块根形成期至膨大期逐渐增长,至膨大后期达到最大,之后迅速下降,至成熟期缓慢下降,并维持在较高水平。(2)‘桂葛8号’的淀粉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桂葛1号’,其酶活性也均显著高于‘桂葛1号’。(3)葛块根的根长、根粗、单株重、干物质含量、产量表现为“缓慢-快速-稳定”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表现出类似变化。(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块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根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重、产量、干物质含量及根粗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综上认为,淀粉含量增加是葛根生长膨大增粗的结果,提高AGPase、SSS、GBSS和SBE的酶活性和竞争底物的能力,可提高葛根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 郭丽君羽健宾肖冬何龙飞王爱勤
- 关键词:关键酶酶活性淀粉积累
- 薯蓣皂苷元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基因研究进展
- 2024年
- 薯蓣皂苷元属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是薯蓣属植物中代表性的药用成分,具多重药理学活性,也是300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前体物质。本文简要概述了薯蓣皂苷元在植物中的分布,薯蓣皂苷元生物合成过程及关键酶基因角鲨烯环氧酶、环阿屯醇合酶、细胞色素P450酶和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并解读它们参与薯蓣皂苷元合成途径的催化机制,以便为提高植物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促进薯蓣遗传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 李文砚黄静丽李长洲黄金梅肖冬詹洁詹洁张平刚王爱勤
-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甾体皂苷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
- 除芽通对葛根、粉葛侧芽的抑制效应及产量和品质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为安全有效控制葛根、粉葛侧枝疯长,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葛根、粉葛产量和品质。方法:以课题组选育的粉葛“桂葛1号”和野葛“桂葛8号”为材料,在块根膨大初期,用不同浓度(0、7.25、11.0、16.5 g/L)除芽通处理,分析其对侧芽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对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根据其在块根与枝条上的残留量和扦插枝条发芽率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除芽通显著抑制葛根、粉葛侧芽萌发和生长,抑芽效果以16.5 g/L浓度较好,处理后40 d桂葛1号和桂葛8号抑芽率分别为89.9%和84.9%,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分别为对照的34.0%和9.0%。桂葛1号块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以16.5 g/L浓度处理增幅最大,分别为68%和36.75%;淀粉含量以11.0 g/L浓度处理增幅最大,为1.49%;可溶性糖含量以7.25 g/L浓度处理增幅最大,为49.42%。收获期桂葛1号和桂葛8号块根中二甲戊灵含量分别为0.053 mg/kg和0.045 mg/kg,枝条二甲戊灵含量分别为1.060 mg/kg和0.915 mg/kg;桂葛1号处理枝条扦插发芽率达到91%以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16.5 g/L浓度除芽通在葛根、粉葛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可显著抑制侧芽生长,促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农残检测安全有效。
- 李发活李金妮黄鑫芦龙琨肖冬何龙飞王爱勤
- 关键词:粉葛除芽通农药残留
- 山药种质资源形态和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
- 2024年
-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于2021—2020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详细记录了山药生长期、成熟期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基本形态、植物学特征、生长性状及收获期山药块茎的长、粗、重量等经济性状,对27个表型指标、病害情况、测产结果等观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新复极差法对地下部特性指标的基本参数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对山药地下部相关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山药可聚为三大类;第1类具有较直的卷须和根状茎,薯类块茎较长;第2类的叶翻卷情况弱,块茎表现为多分枝;第3类山药植株均无托叶,蔓盘绕习性均为逆时针;部分地上部生长表型如卷须、叶型和地下部性状显著相关,反映了山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块茎长度的极差、标准偏差最大,而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在山药块茎长度指标中,WM-1、TZ等具有极显著差异,在山药块茎宽度指标中,野生种1与平淮等有极显著差异,在山药块茎重量中野生种1、平淮等具有极显著差异。对产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M-1、桂淮5号、TZ、上思那琴乡种质在产量性状方面得分最高,上思那琴乡、WM-1、XLS-3综合得分最高,综合性状良好,具有一定的引种价值和推广潜力。
- 王雅芸莫常涛陆静芳罗方煦黄春娇王爱勤詹洁何龙飞肖冬
- 关键词:山药种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葛根种质资源品质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搜集的10个葛品种块根的6项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收一年生种植在同一块试验地的10个品种的新鲜葛块根,每个品种3个重复,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得到干样,测定其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总黄酮及葛根素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西主栽品种1号加权隶属函数值介于各品种中间,来自广西的8号、16号、6号3个品种以及山西的3号加权隶属函数值均高于1号,可作为高产优质葛资源推广和开发;最差的是来自云南的14号,其次是广西2号、云南4号和7号、湖北9号,其产量和品质指标贡献率均较低,不适宜在广西推广。结论:来自广西的8号、16号和6号葛为广西高产优质葛资源,具有较大的食用和药用开发利用价值。隶属函数评判法能够较全面、准确的对葛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 张静杨旭东郭丽君曾东强肖冬何龙飞何龙飞
- 关键词:种质资源综合评价隶属函数法
- 基于TPB理论消费者薯类蔬菜购买行为研究
- 2023年
- 深入分析消费者甘薯购买意愿和甘薯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甘薯消费,优化甘薯市场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244份统计数据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影响南宁市区居民购买甘薯意愿的关键因素是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第二,行为控制和购买甘薯意愿都对南宁市城镇居民购买甘薯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第三,行为控制通过消费者购买甘薯的意愿对其购买甘薯的行为产生影响。应进一步提高甘薯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影响,拓宽购买途径,增强行为控制以及加大对甘薯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消费者对甘薯的认知。
- 钟馨语赵海迪田中伟肖冬
- 关键词:甘薯中介效应计划行为理论
- 山药DELLA蛋白参与赤霉素调控块茎生长膨大的分子机制
- 【研究背景】山药(Dioscorea spp.)为薯蓣科薯蓣属(Dioscorea L.)的单子叶植物,收获器官为地下块茎,块茎生长膨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调控,其中激素调控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
- 周芸伊龚明霞罗淑贞肖冬王爱勤何龙飞
- 关键词:山药块茎DELLA蛋白分子机制
- 文献传递
- 氯吡脲对葛根Ptexp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被引量:5
- 2021年
- 为研究氯吡脲对葛根Ptexp1基因表达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互关系,揭示氯吡脲对葛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桂葛1号’粉葛幼叶为材料,采用PCR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葛根expansin基因,命名为Ptexp1(GenBank登录号:MK169414)。该基因cDNA全长1063 bp,开放阅读框为91~84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6.78 kD和8.37,在64~149 aa和160~237 aa有DPBB_1和Pollen_allerg_1两个保守的蛋白质结构域。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expansin-A8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其中与大豆、绿豆和豇豆expansin-A8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4%、92%和91%,与鸡血藤、大豆、豇豆和相思子expansin-A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7%、95%、94%和93%。以葛根18S作为内参基因,Ptexp1基因在葛根膨大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块根>根蔸>叶>茎,与不同部位发育表型吻合。1 mg/L氯吡脲处理显著提高该基因在块根、根蔸和茎的表达,但对叶片表达的影响不显著,与其处理显著提高块根、根蔸和茎的形态指标相吻合。本研究为氯吡脲调控葛根膨大的作用机理、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郭丽君羽健宾李钰婷杨旭东肖冬肖冬何龙飞
- 关键词:氯吡脲
- 粉葛查尔酮合成酶基因PtCHS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2
- 2021年
- 查尔酮是植物体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花色形成、育性及抵抗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粉葛与野葛中总黄酮的含量和葛根素的含量差异较大,而查尔酮合成酶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中的首个关键酶。为了研究野葛与粉葛中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是否存在差异性,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野葛CH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粉葛中克隆CHS基因,对其进行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结构及亚细胞定位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到粉葛CHS基因,将其命名为PtCHS,该基因cDNA序列长1187 bp,包含一个长1179 bp完整的ORF框,推导编码38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8 kD,理论等电点为5.96,无跨膜结构域,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同时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蛋白位于细胞质;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发现,粉葛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PtCHS)所编码的氨基酸与已报道的野葛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大豆、赤豆、菜豆及木豆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5%以上;蛋白互作预测分析得出,CHS与CHI、C4H及REDUCTASE发生互作的可能性较大;用PtCHS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重组子pBI121-PtCHS,为葛根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羽健宾李钰婷张静肖冬詹洁何龙飞王爱勤
- 关键词:查尔酮合成酶
- 基于学生自制微课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被引量:6
- 2019年
-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微课制作,使微课更能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思考模式。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学生自制微课的实践,既加深了参与者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使参与者掌握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又实现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使用反馈表明学生更易掌握实验技术,并对微课教学模式产生了兴趣;该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肖冬刘河杉李岱霖蒙淑玲王绍菁何龙飞
-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