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菊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农村
  • 4篇扶贫
  • 3篇精准
  • 2篇社会工作
  • 2篇空心化
  • 1篇调适
  • 1篇养老
  • 1篇养老困境
  • 1篇院校
  • 1篇早期教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区教育
  • 1篇视域
  • 1篇农村儿童
  • 1篇农村空心化
  • 1篇农村社会
  • 1篇农村社会工作
  • 1篇贫困

机构

  • 10篇重庆城市管理...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三峡职业...

作者

  • 10篇沈菊
  • 1篇何静
  • 1篇沈菊
  • 1篇杨易昆
  • 1篇赵钦清
  • 1篇罗江华
  • 1篇王玉龙

传媒

  • 2篇改革与开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农业经济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乡村科技
  • 1篇重庆城市管理...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炎黄地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儿童早期教育的路径探索被引量:3
2018年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这句话说明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和根本性作用。教育扶贫的核心意义在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薄弱,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分析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开展农村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路径,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从而成为打破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手段。
沈菊
关键词:儿童早期教育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精准扶贫对象主体意识培育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精准扶贫对象识别难度,虚化了扶贫的社会基础,弱化了扶贫的发展主体,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新的难题和挑战。治贫先治弱,治弱先培本,精准扶贫实践中应调动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主体意识(包括主体地位意识,主体能力意识,主体价值意识)的培育,加入优势视角,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培育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合力,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沈菊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差异、调适、融入——论社区教育在城市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中的作用
2018年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经验或反向社会化途径已很难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目标。当代老年人心态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有强大的继续社会化动力,社会应为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提供途径。社区老年教育依托社区和相关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掌控、社会适应、关系调适、心理健康、社会参与等社会化内容,在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沈菊
关键词:社区教育城市老年人继续社会化
高职院校以群治院的价值向度、现实挑战和行动路向
2024年
以群治院是高职院校以专业群为基础,通过重构基层治理组织和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以群治院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流程和治理手段等方面,体现了整体智治、多元共治、协作共生和数据赋能的现代化表征。囿于传统理念、制度惯性和权力分配等原因,以群治院面临治理理念偏差、传统路径依赖、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治理数据孤岛等现实困境。基于组织变革理论,提出高职院校要重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整体智治”理念,整合以专业群学院为基础的“共治体系”,优化以制度为核心的“权力清单”机制,构建以“适应性服务”为导向的数治新模式,从而实现对接产业集群需求的内部治理变革。
杨易昆杨易昆罗江华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
受欺负儿童的结构家庭治疗个案报告——家庭评估四步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6年
依据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评估四步模式,对1例受欺负儿童进行家庭治疗,共6次,历时2mth;受欺负情况减弱,情绪稳定,家庭环境量表(FES-CV)结果显示该儿童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娱乐性等评分明显提高,与父母关系改善;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本病例疗效较好,值得在受欺负儿童的治疗中借鉴。
沈菊赵钦清
农村精准扶贫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精细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反思和改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在于引入共享发展理念,吸纳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明晰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达到协同共治的目标。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也应融入分权、合作和参与等治理理念,立足乡村体系,通过要素引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和扶贫对象等主体协同治贫。首先,应分析各扶贫治理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探讨其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其次,应明确各主体职责,以发挥各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资源;最后,应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开展精准扶贫多元共治,以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沈菊
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下的社会工作反贫困研究——基于三区计划Y村的实践
2020年
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作为社区工作的三大取向之一,不同于问题为本和需求为本取向,它聚焦社区优势资源,强调通过调动社区资产、提升居民能力来促进社区发展。社会工作强调为服务对象增能,优势视角等理念是其作为专业力量参与反贫困的重要“合法性”所在,社工在反贫困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农村贫困社区治理中,通过寻找社区内的资产及强项,厘清社区资产清单,动员社区资产,构建资产关系并形成制度,积极发动区外资源的帮助,建立并发展社区的新资产,有助于促进贫困村的内在发展。
沈菊王玉龙
关键词:社会工作反贫困
农村社会工作伦理的实践反思被引量:3
2020年
社会工作作为“面向人”的工作,专业伦理至关重要,其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对指导社工实践意义重大。社会工作从西方传入我国,遵循的是西方所总结的伦理规范,本土化问题突出。我国农村有自身的历史、地方文明、交往规则等,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面临的挑战诸多。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以期为农村社会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沈菊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伦理反思
乡村非遗传承路径--以武夷茶百戏文化为例
2022年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力提升,大家开始注重对精神文明的大力追求。国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帮助群众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中感受文化带给人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感。武夷茶百戏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们在基于对武夷茶百戏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推进乡村非遗传承路径研究的重要实际意义,并且解释了当前武夷茶百戏文化在乡村非遗传承路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非遗传承的具体实施策略,全面振兴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何静沈菊
关键词:武夷茶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感百戏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困境与完善路径被引量:7
2018年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与城市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农村社会保障相对缺乏,养老资源相对不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变迁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出现空心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发展新型的适合农村当前实际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沈菊
关键词:空心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