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生物材料的骨诱导现象已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被证实。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孔磷酸钙人工骨的骨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1周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PKH-67或PKH-26荧光标记。将4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在两侧臀大肌内置入多孔磷酸钙人工骨,A组在每侧臀大肌靠近股骨侧臀上动脉分支顺行注入1 m L 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每侧材料周围注入1 m L PKH-67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组在每侧臀上动脉分支注入1 m L 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组在每侧材料周围注入1 m L PKH-67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组在每侧材料周围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置入后3,7,12周取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量检测和Masson组织学染色。结果与结论:1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速度快,荧光分布均匀;PKH-67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速度慢,荧光逐步分布均匀;2Masson组织学染色观察:4组出现新生类骨质并逐步增多,A组、B组、C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类骨质面积大于D组;3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量检测:A组、B组、C组不同时间点的基因量多于D组(P<0.05),A组、不同时间点的基因量多于B组、C组(P<0.05);4结果表明:多孔磷酸钙人工骨可诱导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材料趋化并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进而形成新生骨;周围毛细血管及体液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均是成骨源细胞来源,但毛细血管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中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