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光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其由下述原料制得,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聚丙烯60%~99%和辐射交联型聚合物1%~40%;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
- 杨晨光吴国忠邢哲赵全王洪龙张茂江
- 文献传递
- 伽马射线辐照对聚丙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系统研究了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PP)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行为。聚丙烯样品的制备采用两种辐照方法:(Ⅰ)PP粒子热压成型后γ射线辐照(Sequence Ⅰ,SⅠ);(Ⅱ)PP粒子γ射线辐照后热压成型(Sequence Ⅱ,SⅡ)。利用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两类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改性PP的熔点和结晶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结晶度从51%下降到40%;在低频区,辐照后PP黏度轻微下降,而PP(SⅡ)样品下降更为明显;PP(SⅠ)发泡片材微孔尺寸变均匀,发泡率得到大幅提高,在40和50 kGy,不存在未发泡区域,并且拉伸性能从3.9 MPa增加到7.1 MPa;在最佳吸收剂量30 kGy时,发泡温度下降约5℃,发泡温度窗口从4℃增加到6~8℃。SⅠ方式可以降低发泡温度,扩大发泡温度窗口,更有利于PP的scCO_2发泡。
- 杨晨光赵全王谋华王谋华邢哲
- 关键词:Γ射线辐照流变性能
- 聚四氟乙烯微粉对超临界CO2发泡聚丙烯泡孔结构及性能的改善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挤出制备了三种不同聚四氟乙烯微粉(PTFE)含量(1.0%、5.0%、10.0%,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PP/PTFE)共混物样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 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研究了发泡样品的微观泡孔结构,并分析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挤出剪切作用下由分散PTFE为原料制造的微粉可以变成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纤维状,并相互缠结形成网状结构,进而显著增加PP的熔体强度。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低频区PP/PTFE复数黏度增强更加明显;制备的PP/PTFE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微孔结构,泡孔均匀性明显改善,且随着PTFE添加量的增加,发泡材料孔径变小(平均值约31 μm),孔密度增加10倍,达到7.4×10^8 cells/cm^3 ,这归因于在发泡过程中PTFE颗粒增强PP异相成核且较高的熔体强度保证了完整泡孔的形成。相比于纯PP泡沫材料,PP/PTFE(1.0%)泡沫具有较大的发泡倍率,发泡倍率可达8倍,拉伸应力从原来6 MPa增加到11 MPa,断裂伸长率从107%增加到230%。
- 杨晨光赵全张茂江邢哲邢哲
- 关键词:熔体强度
- 辐射交联共聚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交联剂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混制备片材,用γ射线在空气环境下对片材样品进行辐照,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片材进行间歇发泡.通过对样品结晶行为、凝胶含量和泡孔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交联剂TAIC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PR的结构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TAIC的添加在熔融共混时能促进PPR产生轻微交联,辐照后PPR/TAIC(质量分数2%)的交联程度增加,同时也发生氧化裂解,并且氧化裂解程度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大;PPR中主要存在α晶型和γ晶型,发生交联后能形成更多的γ晶型,γ晶型的存在能触发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形成良好的微孔结构.对于本研究中的PPR/TAIC(质量分数2%)片材,最佳吸收剂量为25 kGy,此时泡孔孔径达到最小约41 μm,泡孔密度达到1.5×10^10 cm^-3,发泡样品断裂伸长率达到230%.该聚丙烯样品在释压为20 MPa条件下的scCO2适宜发泡温度窗口可达10℃左右.
- 王吉祥谢放华曾虹燕杨俊杰黄承辉杨晨光李会吴国忠
- 关键词:无规共聚聚丙烯辐射交联结晶度
- 辐射增敏交联聚丙烯片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被引量:14
- 2015年
- 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作为辐射交联增敏剂与聚丙烯(PP)共混制得片材。采用γ-射线辐照PP片材,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对PP进行了发泡研究。通过对PP样品的凝胶含量、热性能和黏度分析,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PP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P泡孔形貌进行观测,分析了γ射线辐射改性对PP片材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TMPTMA为辐射交联增敏剂时,γ射线辐照诱导PP发生交联从而产生凝胶,同时辐照会引起PP裂解导致黏度降低。经γ-射线辐射增敏交联改性后的PP可以获得理想的泡孔结构,对于本研究中PP片材而言,适宜的吸收剂量为10-20kGy,此时对应的凝胶质量分数为25%-35%。当吸收剂量为10kGy时,辐射改性PP的发泡温度范围可达12℃。
- 李小虎程勇王谋华杨晨光邢哲郭晓亚
- 关键词:辐射交联聚丙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 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辐射交联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其由下述原料制得,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分数的各组分:聚丙烯60%~99%和辐射交联型聚合物1%~40%;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
- 杨晨光吴国忠邢哲赵全王洪龙张茂江
- 辐射改性聚丙烯/纳米伊蒙土共混材料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用聚丙烯(PP)与纳米伊蒙土(ISIC)熔融共混制备片材,采用γ射线辐照PP/ISIC共混片材,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对其进行发泡。研究了吸收剂量、ISIC添加量和发泡温度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30kGy时,PP/ISIC样品泡沫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且随着ISIC含量增加,发泡材料孔径减小,孔密度增大。加入3%(wt,质量分数)的ISIC后,发泡样品的平均孔径从57μm减少到25μm,泡孔密度从1.3×10~7个/cm^3提高至1.1×10~8个/cm^3。经过共混和辐照处理的PP发泡温度窗口变宽。
- 赵全曾虹燕杨晨光邢哲王谋华吴国忠
- 关键词:聚丙烯辐射改性超临界CO2发泡
-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辐射交联微孔聚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利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的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发泡效率高,绿色环保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少量聚合物(例如聚丙烯)由于熔体强度较低,不足以支撑泡孔膨胀,容易造成发泡过程中孔壁破裂和泡孔融合,严重影响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辐射交联可以使聚合物从二维结构变为三维网状结构,显著提高聚合物熔体强度,明显拓宽聚合物的发泡温度区间。因此,辐射交联技术在超临界CO_2发泡工艺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超临界CO_2发泡改性聚丙烯发泡的研究进展以及辐射交联在超临界CO_2发泡聚丙烯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 杨晨光邢哲邢哲吴国忠
- 关键词:聚丙烯超临界CO2辐射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