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忠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少阳经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8年
-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对重建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健康人脑功能成像进行比较,观察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明显减少,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对脑内能量代谢的协调再分配起到整体、良性的治疗效应。
- 李学智刘旭光宋文忠唐勇曾芳梁繁荣
- 关键词:偏头痛少阳经慢性病体层摄影扫描仪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5.12地震后PTS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机理探讨
- 张虹冉连辉袁秀丽袁前宋文忠赵凌朱蔓佳秦小荣胡幼平
- 该研究系国内外首次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方法来评价不同针灸方法治疗PT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显示:三种针灸方法均安全性高。电针头穴治疗PTSD的疗效优于西药帕罗西汀;电针头穴加灸法、电针头穴加耳穴治疗PTSD...
- 关键词:
- 关键词:针灸方法汶川地震PTSD
- 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PET-CT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脑功能成像变化特征,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对6名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进行扫描,观察分析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出现脑桥、岛叶、顶叶、颞叶的脑功能激活区,出现颞叶、额叶、前扣带回等脑功能减低区。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消失,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推测针刺十二经脉可能在脑内分别有相对特异性的应答特征。
- 李学智刘旭光宋文忠唐勇高海燕曾芳梁繁荣
- 关键词:针刺少阳经偏头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针刺神经影像学方法构建及其在经穴特异性机制研究中的运用
- 梁繁荣秦伟曾芳李瑛赵凌宋文忠杨洁兰蕾刘鹏谢红军刘继欣郭太品袁凯李政杰孙金铂兰颖吴凤董明皓奉书薇王玉珏张迪
- 课题来源与背景: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是针刺中枢机理研究的主流方法。但由于针刺效应和脑功能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学的缺陷,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总体质量不高,结果的可重复性较低。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以"经穴效应特异性是否...
- 关键词:
- 关键词:针刺方法神经影像学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