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敏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中华蟾蜍
  • 2篇蟾蜍
  • 1篇电活动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生理学特性
  • 1篇东北小鲵
  • 1篇端脑
  • 1篇嗅球
  • 1篇英文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电活动
  • 1篇生理学
  • 1篇生理学特性
  • 1篇松果体
  • 1篇温度
  • 1篇小鲵
  • 1篇发育
  • 1篇发育变化

机构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辽宁省教育厅

作者

  • 3篇王丽文
  • 3篇梁传成
  • 3篇孙敏
  • 1篇彭霞
  • 1篇李丽妍
  • 1篇王勇
  • 1篇郑妍
  • 1篇王维
  • 1篇晁贺

传媒

  • 2篇Agricu...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华蟾蜍胚后嗅球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发育变化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嗅球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蟾蜍胚后嗅球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随着嗅球的发育,其神经元的放电形式逐渐增多,单个放电振幅逐渐增大,且在变态期达最大;连续放电振幅在胚后发育的中期变化不大,但高于发育的早期和成体期;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随着发育时期而降低,但在成体期再次升高,而连续单个放电频率只在成体期增大。[结论]随着嗅球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彭霞孙敏梁传成王勇王丽文
关键词:中华蟾蜍嗅球
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的电生理学特性研究(英文)
2014年
[目的]探讨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端脑发生与发育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不同时期的自发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各时期自发放电形式共有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和不规则放电五种形式。端脑的发生阶段为3种,以单个放电和连续单个放电为主,记录到少数簇状放电;端脑的发育阶段为5种,以单个放电为主。随着端脑发生和发育的进行,胞外放电幅度逐渐提高,放电持续时间增加,放电频率加快,并于成体期达到最大;单个放电时程逐渐缩短;其它放电形式伴随发生发育过程相继出现。[结论]随着东北小鲵端脑发生与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多样化。
郑妍王丽文李丽妍孙敏梁传成
关键词:东北小鲵端脑发育电生理学特性
温度对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2015年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松果体在中华蟾蜍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记录了不同温度下(5、10、15、20、25和30℃)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表明,中华蟾蜍松果体神经元有5种放电形式(单个放电、连续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不规则放电),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形式放电单位所占比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松果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在30℃时达到最大;放电幅度在25℃时最高,30℃时略有降低,证明松果体参与了中华蟾蜍的体温调节,可能与热敏神经元的活动有关,但热敏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
孙敏晁贺王维梁传成王丽文
关键词:温度中华蟾蜍松果体电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