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兰

作品数:2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病毒
  • 7篇登革热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登革病毒
  • 5篇进化分析
  • 5篇E基因
  • 4篇输入性
  • 4篇冠状
  • 4篇冠状病毒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基因
  • 3篇病例
  • 3篇病原学
  • 2篇蛋白
  • 2篇登革热病毒
  • 2篇登革热流行
  • 2篇性病
  • 2篇输入性病例
  • 2篇紫外

机构

  • 29篇深圳市疾病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黄亚兰
  • 23篇张仁利
  • 18篇阳帆
  • 10篇黄达娜
  • 8篇彭博
  • 8篇李玥
  • 5篇冯铁建
  • 5篇吴春利
  • 5篇唐屹君
  • 5篇房师松
  • 5篇孟君
  • 4篇王淼
  • 3篇何雅青
  • 2篇武伟华
  • 2篇张倩
  • 2篇吕子全
  • 2篇扈庆华
  • 2篇石晓路
  • 2篇张振
  • 1篇刘渠

传媒

  • 9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第九届中国临...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一起人类冠状病毒NL63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2022年
2020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一起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经对咽拭子样本进行病毒RNA的提取、逆转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认为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NL63感染所致,然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最终获取7条HCoV-NL63序列全长。在对毒株的棘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基因及其S1 domain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中发现,S基因的160个碱基变异导致41个氨基酸突变和1个氨基酸缺失,其中39个位于S1 domain中,含1个位于受体结合结构域的突变(E572A)。在N端结构域内,三个氨基酸变异(N24S、S100P和N178S)造成三处潜在N-糖基化位点缺失,而四个氨基酸变异(N24S、E94N、G96S和L131S)却造成另三处潜在N-糖基化位点增加,使得潜在N-糖基化位点的总数保持不变。同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45条多国的HCoV-NL63流行代表株序列,构建基于S基因中S1 domain的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化分析发现,HCoV-NL63代表株主要被划分为A和B两大基因型,本次疫情中检测出的7株毒株和2株中国广东省流行的HCoV-NL63毒株进化距离最近,同属一个新的单独进化树分支,暂被划分为新基因亚型B3。本研究通过对毒株中S基因序列的比对、功能区域特征的分析以及基因型鉴定,从分子流行病学上初步阐明了深圳本次聚集性疫情中HCoV-NL63的基因特征及基因型/基因亚型,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流行的HCoV-NL63基因数据库,为今后对HCoV-NL63的分子检测、疫苗研发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建成张晓敏黄亚兰阳帆黄达娜何雅青张仁利彭博冯铁建
关键词:S基因基因特征分子流行病学
硒蛋白K基因干扰对T淋巴细胞内质网钙稳定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SelK mRNA干扰效果及其硒蛋白K(SelK)基因干扰后对细胞内质网钙稳态蛋白(endoplasmicreticulum calcium homeostasis protein,CHERP)的表达,观察T淋巴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方法从SelK m RNA(NM_019979.2)的编码序列中符合设计要求的靶位点设计特异性干扰SelK mRNA的RNAi片段,构建shRNA干扰载体靶向干扰SelK RNA,用核酸序列分析方法分析重组片段的正确性,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on blot鉴定SelK mRNA的干扰效果,采用Real time-PCR的方法检测SelK干扰后细胞内的CHERP的变化。结果阳性重组载体可以被BamH I酶切。酶切片段序列分析重组子质粒结果与所设计片段完全一致,正确率为100.0%。三个ShRNA表现了不同的干扰效果,sh222、sh102和sh101的干扰效率分别为12.13%、16.46%和42.37%,在核酸水平上重组质粒sh101对SelK的干扰效果最佳,与sh222和sh10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sh101在蛋白水平上的干扰效率为45.4%,干扰组细胞中CHER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达到40.0%。结论重组质粒sh101对SelK在核酸和蛋白质水平上都有较好的干扰效率,SelK干扰对细胞中CHERP的表达有抑制的作用,或因此打乱了内质网与胞质中的钙离子平衡,从而影响到了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是导致T淋巴细胞激活的因素之一。
杨永平李瑞敏黄亚兰刘渠金玉娟张仁利黄达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时间和病程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的相关因素,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14日至3月9日深圳市出院的381例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SARS-Co V-2核酸Ct值以及患者血清中SARS-Co V-2 Ig G抗体水平。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确诊时Ct值和血清抗体水平高低对患者住院时间和病程的影响。结果COVID-19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与住院时间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6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60岁以上女性患者(P<0.05);1月份发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和病程均显著长于2月份发病患者(P<0.05)。不同感染地点和患者确诊时Ct值与住院时间和病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发病第2周核酸已转阴患者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核酸阳性患者的抗体水平(P<0.05)。结论COVID-19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的时间段以及Ig G抗体出现的早晚与病程有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男性患者、感染时间越早以及早期抗体水平低都会使病程延长。
黄亚兰孟君孙颖熊玲红彭博房师松冯铁建张仁利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清除
新型冠状病毒经多系统排毒研究进展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影响范围极大的新发突发传染病。自病原体明确以来,了解其感染性和传播途径已成为关注重点。本文总结了患者多器官系统中病毒排毒相关的文献,讨论了其在呼吸道、消化道及尿液、眼泪等体液和组织中排毒的规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排出感染性病毒颗粒,还有感染眼部、肾脏、睾丸、胎盘等肺外组织的潜能,且病毒载量高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为病毒致病性的研究以及疫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黄亚兰阳帆孙颖张晓敏孟君张仁利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排毒呼吸道消化道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在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随着纳米粒子、量子点等标记蛋白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测领域掀起了新的革命,使抗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逐步增强,特异性逐步提高,操作更为简便;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是将免疫荧光与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以胶体金标记为代表的传统免疫层析技术上的不足,朝向量化、多标记和直观检测方向发展的新型免疫检测技术,本文就近年来该技术在诊断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黄穗滨黄亚兰王淼张仁利
深圳市3例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溯源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深圳市2017年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进行病原溯源研究。方法对3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IgM与IgG抗体、NS1抗原和核酸检测。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荧光RT-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构建进化树。结果实验室检测3例本地病例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均为阳性。分离到的2株登革毒株与1株马来西亚输入病例分离株E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为登革病毒2型Ⅳ亚型,与马来西亚2014年流行株TM280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8%,病毒株来源于马来西亚的可能性较大。结论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分子遗传学分析均提示,深圳市2017年3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可能是由马来西亚旅游归国的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继发病例。
阳帆张仁利何雅青黄亚兰李玥熊玲红张晓敏
关键词:登革热E基因流行病学
从疟疾流行到消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深圳地区曾是疟疾高发区之一,1979年建市后,由于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劳务工流入,流动人口持续增多,大量人群暴露在疟疾感染中,疟疾疫情在1984年和1993年出现大流行,特别是1984年疟疾的发病率达到1 097.86/10万。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疟疾,深圳市因地制宜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及时开展'三热病人'血片镜检,应用疟疾LDH金标层析试剂快速检测疑似样本,根治现症病人,对疟疾暴露的高危人群使用溴氰菊酯浸泡的防蚊蚊帐等控制措施。此外,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按蚊的孳生地逐渐减少,也促进了疟疾的进一步消除。2014年来在深圳市十个区的不同自然环境设置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捕蚊法开展按蚊媒介调查,均未发现传疟按蚊。2000年后,疟疾发病率呈持续下降的态势,2003年起下降到1/10万以下,疫情呈现低水平的散发状态,2010年开始深圳市已连续9年无疟疾本地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劳务输出、经商、旅游等因素,深圳市人群来往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输入性疟疾型别多,输入地广泛,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巩固疟疾消除成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仁利黄亚兰黄达娜梅树江高世同唐屹君张倩冯铁建
关键词:疟疾按蚊流动人口
深圳市2015年—2022年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合感染现状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共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022年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液标本,对核酸阳性者进行型别鉴定,分析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共感染率。同时对复合感染病例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序列并测序,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2015年—2022年深圳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00例,其中810例核酸阳性标本分型结果显示DENV-1占78.15%(633/810),DENV-2占13.70%(111/810),DENV-3占7.04%(57/810),DENV-4占0.99%(8/810);仅发现1例DENV-1和DENV-2复合感染病例。共感染流行株D1/19YS00077/Shenzhen/2019株与1型标准株HAWAII 45株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6.8%,D2/19YS00077/Shenzhen/2019株与2型标准株NGC株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4%、97.6%。进化树显示该流行株最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柬埔寨地区,属于输入病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结论深圳市登革热流行已从单一血清型向多种血清型并存变迁,同时出现不同血清型共感染现象,此发现有助于深圳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的研究以及防制工作的开展。
阳帆黄亚兰黄亚兰李玥熊玲红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病毒血清型共感染E基因进化分析
深圳市首例本地登革热3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2017年
目的对2016年深圳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分离鉴定病原体,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抗体、NS1抗原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PrM/M-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抗体、NS1抗原和登革3型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到登革3型病毒,将其命名为DENV3-SZ1648.深圳市登革3型病毒分离株SZ1648与登革3型国际标准株H87株、国内外流行株80-2、GWL-25株在PrM/M-E基因上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0%、91.8%和90.3%,而与登革1、2、4型国际标准株HAWAII、NGC、H241同源性分别为68.7%、64.2%和63.2%.进化树显示SZ1648株与2007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MKS-0098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和85-159株(Indonedia 1985)、2167株(Tahiti 1989)、29472株(Fiji1992)等同属基因Ⅰ亚型.患者发病前1个月在深圳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本地病例是由登革3型病毒引起,这也是深圳市首次报道存在本地登革3型病毒的疫情,该毒株最有可能来源于印度尼西亚.
阳帆王敬忠黄亚兰吴春利黄达娜李玥唐屹君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3型病毒
深圳市啮齿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深圳市啮齿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用笼日法布点捕鼠,收集鼠肺标本后研磨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部分M片段G2区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捕获200只鼠类动物,包含褐家鼠189只、黄胸鼠9只和小家鼠2只。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1.0%(42/200),均为汉城病毒,其中宝安区鼠肺检出率最高,达45.7%( χ^(2)=25.60, P<0.05)。从阳性鼠肺标本中分别扩增出25条汉坦病毒M片段G2区和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3%~100.0%和97.6%~100.0%,与来自广州市的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次研究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S基因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中存在1个位点突变,为BA-111第973位由丙氨酸(Ala)变为苏氨酸(Thr)。 结论: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与深圳市历年以及周边省市汉坦病毒代表病毒毒株相比变异不大。
罗瑶李玥黄亚兰张晓敏熊玲红张仁利张仁利
关键词:汉坦病毒基因分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