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泥鳅
  • 2篇四倍体
  • 2篇染色体
  • 2篇甲基化
  • 2篇二倍体
  • 2篇倍体
  • 2篇DNA甲基化
  • 2篇MSAP
  • 1篇多态性
  • 1篇性腺
  • 1篇性腺发育
  • 1篇性腺分化
  • 1篇雄性化
  • 1篇银鲫
  • 1篇早期胚胎
  • 1篇早期胚胎发育
  • 1篇三倍体
  • 1篇胎发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机构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北京市水产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7篇周贺
  • 7篇马海艳
  • 6篇李雅娟
  • 4篇李霞
  • 4篇徐雯
  • 3篇江振华
  • 2篇李佳奇
  • 2篇秦艳杰
  • 1篇姜志强
  • 1篇鲁翠云
  • 1篇曹顶臣
  • 1篇钱聪
  • 1篇高养春
  • 1篇刘博
  • 1篇孙效文
  • 1篇齐红蕊

传媒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性化及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为探索无需紫外线照射、无需投喂性激素、操作简单的低温诱导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雄性化的新方法,分别在孵化后15、45、75d将鱼苗进行15℃和17℃低温处理65d,以正常培育温度21℃为对照组,设置平行试验组,并对其性比及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在15℃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可达(74.70±2.79)%;在17℃条件下,试验组雄性率最高为(59.60±3.49)%;在21℃条件下,对照组雄性率为(51.57±0.06)%;温度与雄性率呈负相关(R=-0.827),与雌性率呈正相关(R=0.823)。(2)在21℃条件下,对照组孵化后48d时出现卵巢腔,标志着卵巢分化的开始,68d时生殖腺柄部出现裂缝状的输精管原基,标志着精巢开始分化;在17℃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63d时观察到明显的卵巢腔,83d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性腺;而在15℃条件下,试验组孵化后73d时出现明显卵巢腔,93d时出现精小叶,标志组织学上的分化。研究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性腺中细胞分裂速度呈线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升温有助于性腺的发育。
周贺李佳奇马海艳李雅娟姜志强李霞徐雯江振华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雄性化性腺发育
泥鳅MSAP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方法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方法对二倍体泥鳅鳍基因组DNA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双酶切反应体系为800 ng的泥鳅基因组DNA,用EcoR I、Hpa II和Msp I各10 U,在37℃下反应8 h后即可酶切;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4μL、预扩增引物0.8μL、0.2 mmol/L d NTPs、1.5 mmol/L Mg2+和Taq 1 U;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的模板2μL、引物1.5μL、0.375 mmol/L d NTPs、1.5 mmol/L Mg2+和Taq 1 U;二倍体泥鳅全甲基化率分别为24.1%、20.8%、22.3%,半甲基化率分别41.4%、20.8%、33.3%,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5.5%、41.6%、55.6%。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MSAP技术在多倍体泥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周贺徐雯李雅娟秦艳杰李霞麻天宇肖逸啸马海艳
关键词:泥鳅DNA甲基化
银鲫与普通鲫早期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黑龙江水系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普通鲫C. auratus aur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对银鲫(3n♀×3n ♂, SS)和普通鲫(2n♀×2n♂, DD)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SS ( DD)成熟的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圆形,有黏性,卵径为1.3~1.7 mm (1.2~1.6 mm );水温为(23×1)℃条件下, SS (DD)受精后1 h 08 min (1 h 0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2 h 54 min (5 h 02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8 h 06 min (6 h 49 min)进入原肠胚期,受精后10 h 25 min (10 h 51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4 h 22 min(16 h 20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59 h 31 min(59 h 05 min)后出膜。研究表明, SS和DD均具有正常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这为进一步了解SS和DD的遗传背景和生殖方式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马海艳周贺高养春孙效文鲁翠云曹顶臣江振华
关键词:银鲫胚胎发育
二倍体泥鳅×四倍体泥鳅F1不同发育阶段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中国长江流域天然四倍体泥鳅为父本,大连农贸市场二倍体泥鳅为母本,通过倍间杂交获得杂交三倍体泥鳅,对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染色体核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整3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6M+7SM+52T,NF=98,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3,核型为15M+6SM+52T,NF=94,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6M+6SM+54T,NF=98;6月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5M+6SM+54T,NF=96,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2,核型为15M+6SM+51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7,核型为15M+6SM+56T,NF=98;12月龄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5,核型为12M+8SM+55T,NF=95;亚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1,核型为16M+6SM+49T,NF=93,超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n=76,核型为18M+8SM+50T,NF=102。结果表明,二倍体泥鳅×四倍体泥鳅杂交后代是含有三套染色体组的三倍体,不同发育阶段整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3n=75,但染色体核型表现多态性。非整倍体(超三倍和亚三倍)中增加和缺少的染色体数目及类型无规律可循。
周贺马海艳赵睿江振华林忠乔钱聪李雅娟
关键词:F1不同发育阶段染色体核型
不同倍性泥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湖北省洪湖市三种不同倍性泥鳅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用Pop Gen软件对二倍体泥鳅(2n)、三倍体泥鳅(3n)和四倍体泥鳅(4n)的8个微卫星位点的聚丙烯凝胶电泳带型进行系统分析,8个基因位点共获得了7...
李雅娟齐红蕊马海艳周贺徐雯隋燚李佳奇
关键词:泥鳅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微卫星
文献传递
泥鳅MSAP技术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
周贺徐雯李雅娟秦艳杰李霞麻天宇肖逸啸马海艳
关键词:泥鳅DNA甲基化MSAP
文献传递
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对传代20次的天然二倍体和天然四倍体泥鳅鳍细胞系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Ag-NORs及CMA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二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核型公式为:2n=10m+4sm+36t,NF=64;四倍体泥鳅鳍组织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100,核型公式为:4n=20m+8sm+72t,NF=128。2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2个Ag-NORs,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中期染色体分裂相有4个Ag-NORs,均位于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3天然二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2个,天然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的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CMA3阳性位点为4个;均位于核仁组织区,即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末端。结果表明,天然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鳍培养细胞制备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体细胞一致。
李雅娟隋燚赵睿李霞周贺刘博马海艳
关键词:泥鳅二倍体四倍体细胞系染色体组AG-NOR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