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虎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羚牛
  • 2篇保护区
  • 1篇动物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生动物管理
  • 1篇四川唐家河自...
  • 1篇爬行动物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位点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两栖爬行
  • 1篇两栖爬行动物
  • 1篇集群大小
  • 1篇家域
  • 1篇繁殖
  • 1篇繁殖策略
  • 1篇繁殖期
  • 1篇GIS

机构

  • 4篇唐家河国家级...
  • 3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川化集团有限...

作者

  • 4篇谌利民
  • 4篇马文虎
  • 3篇葛宝明
  • 2篇陈万里
  • 2篇宋延龄
  • 2篇官天培
  • 1篇高正发
  • 1篇李英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兽类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被引量:15
1999年
本文报道1984—1996 年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和观察到两栖爬行动物标本300 号。其中, 两栖类18 种, 隶10 属7 科2 目, 爬行类19 种, 隶12 属5 科1
谌利民高正发欧维富陈万里马文虎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四川羚牛繁殖期集群类型及海拔分布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探究繁殖期四川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的集群特征,于2012年7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羚牛集群类型与海拔分布的研究。在唐家河的8条监测样线(总长度约68.2 km)上记录到39群469头次,其中完整辨别群结构的有36群448头次。群体可定义为独牛、家群、混合群、社群和公牛群,研究期间大部分集群(83.33%)的个体数≤20。除独牛和公牛群外,群体平均大小为(14.70±2.63)头,各类型集群大小差异显著(F2,27=8.463,P=0.001)。独牛、家群、混合群和社群的记录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F3,31=11.8488,P<0.001),除公牛群外羚牛集群的平均海拔为(2015.37±89.74)m。羚牛集群记录的海拔与集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y=29.76x+1465,R2=0.802,P<0.001)。研究认为,繁殖期集群类型的变化与繁殖活动密切相关,聚集群和独牛是繁殖期雄性成体不同繁殖策略的体现。
陈万里谌利民马文虎李英葛宝明
关键词:集群大小繁殖策略
GPS项圈系统在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监测手段决定了保护工作中收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收集动物活动位点数据是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通过样线法收集动物活动痕迹(实体)位点或采用无线电遥测获取动物的活动位点等,采用这些位点数据可以研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家域、运动、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等。通过给野生动物佩戴GPS项圈,利用GPS项圈系统进行定位记录其活动位点,较前述常规方法更为便利,能高效地收集大量高质量位点,这种方法可以为野生动物的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葛宝明官天培谌利民马文虎宋延龄
关键词: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
地形因素对羚牛家域估算的影响分析——以固定核域法与最小凸边形法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家域特征对物种基础生物学的认识和提出相关管理及保护对策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以4只(2♀、2♂)佩戴GPS无线电颈圈的四川羚牛定位数据使用固定核域法(FKE)和最小凸多边形法(MEP)对春季(2007年和2008年)家域特征进行了估算,显示地形因素对家域估算结果影响显著,表面家域(FKE95%=7.50±2.27,MCP=7.01±1.99)要显著大于平面家域(FKE95%=5.94±1.54,t=3.31,df=3,P=0.045,MCP=5.47±1.52,df=3,t=3.43,P=0.041)。其次,固定核域法(95%)与最小凸多边形法所获得的平面家域(t=0.718,df=3,P=0.524)和表面家域(t=0.612,df=3,P=0.584)差异不显著。个体间家域差异显著(df=3,F=7.226,P=0.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M1与F1(P=0.001)、F2(P=0.031)、M2(P=0.02),F1与F2(P=0.044)间的家域均有显著差异,而M2与F2(P=0.221)、M2与F1(P=0.598)间差异不显著。两种家域估算方法对计算羚牛的家域重叠程度没有明显优劣之分(95%KernelVS100%MCP),但不同密度的核域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在选择核域密度时应尽量同时参照其他数据和其他估算方法。
官天培葛宝明William Mcshea胡婧宋延龄谌利民马文虎
关键词:羚牛GPS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