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栋 作品数:16 被引量:137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比较HEART、GRACE评分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30天MACE预测价值 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评价HEART评分、GRACE评分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首诊的年龄≥18岁急性胸痛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完成HEART、GRACE评分的计算,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30 d的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纳入1 004例急性胸痛的患者进行分析,本研究入选600例患者,年龄20~98岁(63.28±15.47)岁,男性351例(58.5%),女性249例(41.5%)。MACE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吸烟、冠心病、糖尿病)比率、GRACE评分、HEART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ART评分对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7(95%CI:0.771~0.863),而GRACE评分为0.739(95%CI:0.687~0.791);不同GRACE评分和HEART评分危险分层发生MACE概率6.2%、19.7%、35.1%和4.1%、15.1%、56.5%。结论HEART评分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价值优于GRACE评分。 黄振华 肖孝勇 叶子 蒋鹏 陈伟栋 廖瑾莉 熊艳 詹红关键词:急性胸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生存期延长,患者的死亡模式表现为双峰模式,其中第二个高峰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已经成为SLE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于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策略仍认识不足。本文旨在综述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加深对SLE与动脉粥样硬化内在关系的理解,改善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 古钎林 黄振华 陈伟栋 韦秋霞 詹红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生物标志物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急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采取实验对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沿用急诊科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带教。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临床素质考核,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学生各项成绩,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基本临床素质考核,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师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李慧 陈伟栋 魏红艳 熊艳 詹红 荆小莉关键词:急诊教学 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3级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 2019年 目的探究既往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3级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组为13例既往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和13例既往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1、2级住院患者,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20mL,采用Dil-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检测体外培养EPCs数量,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EPCs功能(增殖、迁移)。结果研究组患者EPCs数量及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1、2级患者EPCs数量及功能与高血压3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3级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良好后EPCs功能及数量均能得以保留。 古钎林 黄振华 陈伟栋 韦秋霞 罗瑛 杨震 詹红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形态学参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相关性,以及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8月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胸痛、胸闷患者103例,诊治第一时间测定患者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依据急诊诊断分为AMI组(n=35)和非AMI组(n=68);通过电话随访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参数水平变化及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RDW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0.141±0.014)vs.(0.133±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3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MI组(20.00%vs.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30 d内发生MACE患者RDW水平显著高于同组30 d内未发生MACE患者[(0.154±0.222)vs.(0.13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ACH,MCH,MCV)在两组水平,以及预测30 d MACE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与AMI发生显著相关,能预测患者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肖孝勇 廖瑾莉 黄振华 刘志豪 叶子 蒋鹏 陈伟栋 马中富 詹红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并发HAP患者59例为肺炎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未并发肺炎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统计临床检查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的年龄、住院天数、吞咽困难、胃管进食、意识障碍、瘫痪发生率及房颤病史患病率水平升高,格拉斯哥(GCS)评分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尿素氮、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肺炎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非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房颤病史、白细胞总数、Fbg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密切相关。结论吞咽苦难、意识障碍、白细胞总数及Fbg水平升高、房颤既往病史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振华 曾庆理 肖孝勇 叶子 蒋鹏 陈伟栋 詹红 廖瑾莉关键词:糖尿病 急性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鼻-眶-脑米根霉菌病1例 被引量:1 2022年 鼻-眶-脑米根霉菌病是米根霉菌同时侵袭鼻窦、眼部及颅内所导致的感染,其作为脑梗死的罕见病因在早期常被忽略,最终导致不良结局。本文报告1例由米根霉感染所导致的鼻-眶-脑米根霉菌病,患者既往有鼻窦炎手术及糖尿病病史,随后出现迅速进展的意识障碍,以双侧大脑前动脉脑梗死收入院,在鼻窦活检、鼻拭子、脑脊液及血液中均检出米根霉。确诊后对患者进行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注射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联合静脉应用泊沙康唑,并联合耳鼻喉科行鼻内镜下鼻窦病变清除+双侧鼻窦开放术,患者曾有一过性好转,最终死于感染性休克。 罗秋雁 杨婕 陈伟栋 周鸿雁 冯慧宇 陈玲 冯黎关键词:颅内感染 真菌感染 米根霉 脑梗死 酮症酸中毒 GRACE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价GRACE评分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在我院急诊科首诊急性胸痛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完成GRACE评分的计算,并对入组的患者进行30 d MACE的随访。【结果】入选209例患者,男性110例(52.63%),女性99例(47.37%),年龄范围20~98岁,平均年龄(65.28±16.85)岁。发生MACE 12例,其中急诊死亡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6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年龄,BMI,住院人数,CCU住院例数、GRACE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RACE评分预测急性胸痛30 d 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19(0.735-0.902),最佳敏感性为0.92,特异性为0.65。不同GRACE评分危险分层中对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分别为0.95%(低危)、6.67%(中危)、18.92%(高危)。【结论】GRACE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30 黄振华 廖瑾莉 肖孝勇 叶子 蒋鹏 陈伟栋 熊艳 杨震 曾庆理 詹红关键词:急性胸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 EPC、FMD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脓毒症患者15例为脓毒症组,同期住院非脓毒症患者15例为非脓毒症组,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EPC,利用ac-LDL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法进行双阳性计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2组患者的FMD;以序贯器官功能衰竭估计(SOFA)评分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脓毒症组患者EPC数量较非脓毒症组少(33.9±7.7vs.45.0±7.4,P<0.05),FMD测定值较低[(6.3±1.2)%vs.(7.7±0.9)%,P<0.05]。EPC数量与FMD测定值呈正相关(rs=0.770,P<0.001);脓毒症组患者EPC数量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s=-0.615,P<0.001),FMD测定值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s=-0.636,P=0.01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循环EPC数量及FMD测定值或可作为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陈伟栋 徐嘉 黄振华 古钎林 廖瑾莉 韦秋霞 詹红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溺水相关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溺水引起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北美复苏终点联盟于2011至2015年期间纳入所有溺水引起OHC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溺水OHCA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43例(79.6%),女性11例(20.4%),年龄中位数(IQR)30.0(8.5~51.5)岁。幸存者与死亡组相比,旁观者目击比例(57.1%vs.17.0%),心脏停搏的比例(42.9%vs.78.7%),心肺复苏(CPR)持续的时间(10.5 min vs.22.8 min),低温治疗比例(28.6%vs.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溺水引起OHCA中,仅7例(13.0%)出院,其中2名成人(28.6%)和5名儿童(71.4%);发生在住宅区概率会更大(71.4%),急救医疗服务(EMS)反应时间为3.7 min;其中4例(57.1%)具有旁观者目击,4例(57.1%)院前恢复自主心律,3例(42.9%)具有旁观者CPR,CPR平均持续时间为11.9 min,2例(28.6%)进行了高级气道处理。结论溺水引起OHCA存活率与其他OHCA相当,儿童的存活率可能相对较高;预防工作和增加旁观者目击可能会改善溺水患者的生存。 姚顺 黄振华 古钎林 韦秋霞 陈伟栋 詹红 熊艳 杨震关键词:溺水 院外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