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雅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急性毒性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生态
  • 1篇氧化胁迫
  • 1篇优势种
  • 1篇摄食
  • 1篇双酚
  • 1篇四溴双酚
  • 1篇四溴双酚A
  • 1篇碳通量
  • 1篇切片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组织切片
  • 1篇纹缟虾虎鱼
  • 1篇虾虎鱼
  • 1篇胁迫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郝雅
  • 3篇朱丽岩
  • 2篇江田田
  • 2篇陈学超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纹缟虾虎鱼对Cu^(2+)、Cd^(2+)和氨氮的毒性响应和敏感性分析
2016年
以纹缟虾虎鱼为受试生物,分别进行了Cu^(2+)、Cd^(2+)和氨氮为环境因子的急性毒性实验和氨氮慢性暴露实验,结合文献数据分析纹缟虾虎鱼对3种污染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u^(2+)、Cd^(2+)和氨氮对纹缟虾虎鱼的EC50分别为4.527、40.408和63.182mg·L^(-1)。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氨氮暴露能够引起纹缟虾虎鱼肝组织结构退化,组织细胞畸变,其损伤程度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加剧。氨氮暴露对肠管未见明显影响。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纹缟虾虎鱼对Cu^(2+)、Cd^(2+)和氨氮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3.33%、96.27%和90.48%,均表现为不敏感。在Cu^(2+)、Cd^(2+)和氨氮对海洋生物的敏感性排名中,纹缟虾虎鱼分别在第31/35、32/32和19/20位。在8~12种海洋鱼类中,纹缟虾虎鱼对上述3种污染物的敏感性都处在较低水平。
郝雅朱丽岩巩文静韩萃江田田
关键词:氨氮纹缟虾虎鱼慢性暴露急性毒性组织切片河口生态
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根据2014年春、秋季南黄海16个站位的生物样品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共鉴定出99种浮游动物,其中春季68种,秋季78种。除浮游幼虫外,种类较多的类群是桡足类(34种,占总种类数的34.3%)、水螅水母(13种,13.1%)和端足类(5种,5.0%)。春季优势种为夜光虫(Y=0.259 7)、桡足幼体(Y=0.135 3)、拟长腹剑水蚤(Y=0.060 8)和伪长腹剑水蚤(Y=0.022 4),秋季时桡足幼体(Y=0.335 9)、伪长腹剑水蚤(Y=0.115 7)、强额拟哲水蚤(Y=0.053 3)、桡足类无节幼虫(Y=0.051 4)和拟长腹剑水蚤(Y=0.041 0)是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 555.1 mg/m^3,秋季为425.8 mg/m^3。春季平均丰度为9 551.4个/m^3,秋季为2 103.7个/m^3。秋季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皆比春季的高。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温度和水深相关性更高;丰度和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和水深相关。
陈学超朱丽岩黄瑛巩文静郝雅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环境因子南黄海
不同环境因子对毛颚动物的影响和毛颚动物生态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毛颚动物又称箭虫,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力代表之一。毛颚动物的呼吸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其丰度会受到水温的调节作用。盐度>25时,毛颚动物种类多丰度低,但也有一些耐高盐的种类可在高盐环境中有高丰度。许多研究表明,海流和海洋锋对毛颚动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海流可将毛颚动物携至不同水层甚至不同气候带。毛颚动物有迁移现象并呈垂直分布,这与捕食相联系,不同毛颚动物之间遵循空间、时间、食物型分离的生态规则,以减少种间竞争。毛颚动物对其捕食对象的摄食压力较大,此外,还产生可快速下沉的粪粒,在有机物向下输送过程有一定作用。
陈学超沈阳孙跃郝雅
关键词:毛颚动物环境因子摄食碳通量
四溴双酚A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急性毒性及氧化胁迫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急性毒性和氧化胁迫效应,以太平洋真宽水蚤为受试生物,测定了TBBPA对其96 h急性毒性和对其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TBBPA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为178μg·L^(-1),95%可信区间为91~306μg·L^(-1),表现为极毒。亚致死浓度下,TBBPA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太平洋真宽水蚤的抗氧化防御酶活力以及非酶物质含量。其中SOD和GST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暴露初期SOD和GST活性显著上升(P<0.05),随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有所下降,最终趋向对照组水平;GPx活性水平始终维持在对照组以上并且差异显著(P<0.05);暴露初期,GSH含量受轻微氧化压力而轻微升高,暴露48 h后GSH含量急剧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太平洋真宽水蚤体内SOD、GST、GPx活性和GSH含量对TBBPA暴露均十分敏感,能够为海洋环境的TBBPA监测提供生化指标参考。
巩文静朱丽岩郝雅江田田韩萃
关键词:四溴双酚A急性毒性抗氧化防御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