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方本科
  • 1篇地方本科院校
  • 1篇学业
  • 1篇学业指导
  • 1篇院校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双主体
  • 1篇思政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视角
  • 1篇课程
  • 1篇互联
  • 1篇互联网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改革
  • 1篇高校学生
  • 1篇高职
  • 1篇高职院校
  • 1篇工作模式探索

机构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唐波
  • 2篇张中华
  • 1篇曾鸿鹄
  • 1篇李海翔
  • 1篇林华
  • 1篇刘立恒
  • 1篇李亚娟

传媒

  • 1篇高教论坛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双主体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审核评估涵盖了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从双主体互动式的实施方案、双主体互补式的优势结合、双主体渗透式的资源整合、双主体对接式的过程保障等四个方面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升联合培养的效果和质量,推动联合培养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唐波张中华
关键词:双主体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模式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2015年,网络热搜排名第二的新组合词"互联网+"在两会报告中被提出后,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教育模式在与"互联网+"融合后,以往的教育形式、手段、内容将与网络资源融合,发生巨大变化。大数据、云技术等将推动智慧化校园的进程。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模式探索,从学业指导管理平台、课程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互动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举措,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学习"想学、愿学、会学、好学",以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张中华唐波李亚娟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4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肩负着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对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影响。在传统工科专业本科教育中,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还可以促进传统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深入挖掘不同模块课程的生态文明要素、提高专业课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拓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及考核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刘立恒李海翔林华曾鸿鹄唐波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学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