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青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18年河源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河源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收集职业健康检查个案数据及疑似职业病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240家企业收集到20636例职业健康个案。粉尘作业工人胸片尘肺样改变占1.89%(96/8028);苯作业工人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占2.06%(68/3305),中性粒细胞偏低占2.57%(85/3305);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占4.62%(348/7525);高温作业工人血糖偏高者占10.85%(193/1778)。报告疑似职业病13例,包括职业性尘肺10例,职业性慢性中毒(苯中毒)2例,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1例。结论粉尘、苯、噪声、高温是该市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的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的卫生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 何斌周瑞青刘赞军刁林方
- 关键词: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
- 2019年河源市源城区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源城区居民重点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3-9周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随机抽取部分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5个调查点共检测1068人的粪便样本,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84%,其中肝吸虫感染率为0.47%,钩虫为0.19%,鞭虫和蛲虫均为0.09%,蛔虫等其他寄生虫卵未检出。感染人群以男性为主,40~﹤50岁组的感染率最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最高。人群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整体上不佳。结论源城区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要继续加大教育宣传。
- 周瑞青魏惠平叶玲
- 关键词:肝吸虫病土源性线虫监测分析
- 河源市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控制与分析,探讨疫情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调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控制学校和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9月7日报告的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控制和处理,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涉及河源市城区某学校9个年级中的8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0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9.25%(90/973);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咽痛(84.4%)、咳嗽(91.1%)为主,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肺炎等并发症;采集13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1日,发病高峰在9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月17日;病例分布在8个年级23个班,以一年级(2)班发病34例(占37.8%)为最多;病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发病较少,教职员工无发病,其中一年级41例(占45.6%)、二年级14例(占15.6%)、三年级14例(占15.6%)、四年级9例(占10.0%),六年级0例、七年级2例、八年级1例、九年级2例;病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例性别分布为男性60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2:1。结论该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是河源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居家隔离治疗、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 叶伟雄周瑞青龚丽芬王海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疾病暴发流行
- 2015—2018年河源市肺结核病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5—2018年河源市肺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特征,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2018年平均发病率94.29/10万,发病率波动在90.35/10万~102.79/10万之间,总体平稳略呈上升;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4~5月份;各县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的比例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源城区、江东新区呈上升趋势,紫金县呈下降的趋势,龙川县、东源县占比反复,连平县占比相对较平稳略有下降,和平县比较平稳;男女性别比约为3.32∶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例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61.95%,主要集中到40岁以上年龄组,占71.56%。结论:河源市近年来结核病防控形势不乐观,结核病疫情反复略上升,需进一步调整防控策略并适应结核病防控工作出现的问题和结核病疫情形势的变化,疫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继续加强农民、中老年结核病患者的防控工作。
- 周瑞青刘宪强何斌
- 关键词:肺结核
- 河源市某建筑工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探讨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作调查分析,采用ELISA、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发病时间在2017年9月19日至11月4日,流行期36d,均为轻症无死亡病例;病例数35例,其中临床诊断8例,其他均经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32例,输入病例3例;女性9例,男性26例;年龄在15~64岁间;分析蚊媒密度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无二代病例出现。结论本次疫情由登革热Ⅰ型病毒引发,及时发现2例病毒携带者,又对工地相关人员开展检查,同时制定有效的防蚊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周瑞青朱海城高淑萍
- 关键词: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
- 广东省某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及相关行为、感染状况分析
- 2018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相关行为及感染状况,为该市对吸毒人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级哨点监测调查问卷对该市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并抽取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的检测。结果:该市吸毒人员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5.30%);静脉吸毒者占了44.34%,其中共用针具者占28.80%;25.54%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但只有50.00%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仅有7.69%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7.95%,而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该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其高危行为严重,且一些吸毒人员不同程度感染了HIV、梅毒、HCV,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减少艾滋病从该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 周瑞青
- 关键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
- 建筑工人职业性下背痛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建筑工人职业性下背痛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河源市某正在施工建筑工地工作人员126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整班抽样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将建筑工地非一线施工人员63名(科室工作人员、部门主管)作为对照组,将建筑工地一线建筑施工人员63名(水泥工、木工)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人员职业性下背痛发病率及引发职业性下背痛的危险因素的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人员职业性下背痛发病率(74.4%)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25.3%)(χ~2=7.834,P<0.05),引发职业性下背痛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与以过往疾病史、年龄、工作疲劳感、吸烟饮酒、年龄和同事关系等。结论建筑工人职业性下背痛主要是因长期体力劳动复核所致,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其过往疾病史、年龄、工作疲劳感及吸烟饮酒等有着极大关联性。
- 何斌周瑞青
- 关键词:建筑工人
- 办公室文书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业间的市场竞争逐步增大,企业在加强外部战略调整以外,还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而对办公室文书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的管理能够直接体现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但当前很多企业在办公室文书档案收集及归档工作开展中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为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优化文书档案收集及归档工作的建议。
- 许建民周瑞青何美珍
- 关键词:归档工作企业管理
- 广东省河源市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了解河源市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06-2010年河源市各地报告并处...
- 叶伟雄周瑞青王海
- 关键词:学校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河源市某建筑工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调查广东省河源市某建筑工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和暴发原因,为登革热疫情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疫点开展病例筛查和蚊媒调查,采集可疑病例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用RT-PCR方法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从首例至末例的时间跨度为51 d,共发生病例32例,均为轻症无死亡。32例病例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15~64岁,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登革病毒Ⅰ型阳性14例。首次伊蚊幼虫密度监测核心区符合防控要求的为11个,占64.71%;警戒区符合防控要求的为5个,占41.67%;监测区符合防控要求的为11个,占52.38%。采取控制措施后10 d,媒介BI值下降至5以下,疫情得以控制。结论本次疫情由登革病毒Ⅰ型引发,首发病例未能及时发现和疫点地区蚊媒密度较高可能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登革热流行区应加强疫情和蚊媒监测,做好预警和灭蚊防蚊工作,预防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 周瑞青朱海城高淑萍
- 关键词: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