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德博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矿物
  • 5篇黏土矿物
  • 5篇沉积物
  • 4篇古气候
  • 4篇海槽
  • 4篇冲绳海槽
  • 3篇陆架
  • 3篇冲绳海槽北部
  • 2篇第四纪
  • 2篇粘土
  • 2篇粘土矿
  • 2篇粘土矿物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隆起带
  • 2篇南海西北部
  • 2篇化学风化
  • 2篇环境演化
  • 2篇古环境
  • 2篇海平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海南省海洋地...
  • 2篇巴黎第十一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赵德博
  • 13篇万世明
  • 6篇李安春
  • 5篇张晋
  • 3篇黄杰
  • 2篇徐兆凯
  • 2篇矫东风
  • 2篇裴文强
  • 1篇刘健
  • 1篇肖国桥
  • 1篇任向文
  • 1篇易亮
  • 1篇杨守业
  • 1篇曾志刚
  • 1篇胥勤勉
  • 1篇蔡观强
  • 1篇栾振东
  • 1篇张鑫
  • 1篇龚红梅
  • 1篇宋泽华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十万年前浙闽隆起带东段的大规模下沉:来自冲绳海槽北部的沉积学证据
赵德博万世明申顺喜任向文Sidonie Révillon董江张晋石学法李安春
沉积物中黑碳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2023年
黑碳是指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以及岩石风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连续体的统称。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水文循环和碳封存;由于其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前后碳同位素分馏小的特征,又使黑碳作为一种载体被应用到地质时间尺度火历史与植被演化重建工作中。通过对黑碳的特征、来源、循环、在沉积物中的提取方法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评述,提出了目前黑碳记录在古环境重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黑碳的降解转化过程对黑碳沉积的影响,以及黑碳年龄具有滞后性,沉积物中黑碳来源及沉积过程的复杂性,地质时间尺度黑碳参与碳循环的角色仍不明确等。另外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相对于陆地土壤、湖泊、河流、冰川等载体,海洋沉积物中黑碳的研究工作还非常缺乏。自1966年以来,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发现计划航次及我国自主航次在全球海洋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沉积岩芯,为未来利用黑碳研究新生代以来构造、气候、植被、火乃至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姜寿恕赵德博唐艺李梦君万世明
关键词:黑碳海洋沉积物植被演化
三千万年以来西太平洋黏土矿物记录的亚洲干旱及构造-气候驱动被引量:1
2023年
亚洲内陆是全球第二大风尘源区,其构造和气候演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有重要影响.西太平洋是亚洲风尘向东输送的主要沉积汇.黏土矿物作为容易长途搬运的细颗粒大陆风化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和风化历史重建,但亚洲大区域范围、长时间尺度黏土矿物记录的整体演化趋势及响应机制还不甚清晰.我们利用西太平洋深海钻探计划(DSDP)292和296站位两个长尺度、连续、高分辨率沉积物岩芯的黏土矿物和Sr-Nd同位素组成,约束了沉积物来源,并重建了渐新世以来风尘源区的干旱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菲律宾海黏土粒级沉积物主要为亚洲内陆风尘和西太平洋岛弧风化产物的混合.基于黏土矿物组成及风尘通量等指标重建,揭示出中亚风尘源区自晚渐新世以来持续干旱化,在约20、14、7和3Ma出现阶段性干旱化加剧.综合已发表的亚洲黏土矿物记录与其他地区记录对比,发现亚洲地区伊利石和绿泥石相对含量在晚新生代的增长更为显著,这种不一致性明显出现始于约20Ma,而约3Ma之后出现全球一致的伊利石快速增加.综合构造与气候记录,我们认为20~3Ma期间来自亚洲物源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增加主要响应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而3Ma以来主要响应于北极冰盖扩张引起的全球变冷.
唐艺万世明赵德博赵德博徐兆凯徐兆凯张晋李梦君靳华龙焦文军董宏坤李安春
关键词:黏土矿物SR-ND同位素风尘西太平洋晚新生代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红绿韵律层成因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被引量:1
2022年
沉积物颜色是其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对古海洋古环境重建有特殊指示意义。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U1502站沉积岩心中发现了上百米红褐色-绿灰色韵律沉积层,但其成因不明。为探究其物源和红绿韵律沉积层的成因,我们对该站位岩心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包括粒度、黏土矿物、常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有机碳含量及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物源分析表明,U1502站沉积物陆源输入以珠江为主而吕宋次之,红层相对绿层有稍多的吕宋物质贡献。地球化学指标指示红绿沉积层的形成没有遭受热液、冷泉流体的影响,其形成是南海晚中新世构造演化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水体通风、底层水氧化还原环境改变及早期成岩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结合以前南海北部沉积物源研究及沉积物颜色频谱分析,推测红绿层可能分别对应了间冰期-冰期时间尺度。指标重建指示了红绿层分别形成于偏氧化和偏还原的底层水氧化还原环境。自中中新世以来随着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碰撞,南海海盆从开放的环境变得相对封闭,其深部通风和氧化还原条件开始呈现典型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红层对应了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南海深层水通风良好、水体偏氧化的沉积环境,而绿层则指示了冰期低海平面时期南海层化加强、水体偏还原的环境。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了早期成岩作用中致色含铁自生矿物如赤铁矿的形成与转化,最终引起沉积层颜色韵律变化。
董宏坤万世明刘畅赵德博赵德博曾志刚
关键词:南海北部晚中新世矿物地球化学沉积物源氧化还原条件
北太平洋大洋钻探研究进展——古海洋与古气候被引量:2
2022年
北太平洋作为全球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低纬间热量和物质的传输与再分配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基于过去50多年来的大洋钻探工作,前人在北太平洋地球科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北太平洋古海洋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东亚夏季风和西部边界流演化,以及其对高低纬热量、水汽的传输;(2)北太平洋中层水和深层水的性质变化、分布范围和驱动机制,以及冰期旋回中水体垂直交换作用的气候响应;(3)风尘输入对亚洲内陆古环境的反映,及其对北太平洋生产力的铁肥效应。尽管前人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在对北太平洋上述几方面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括,本文最后提出了未来北太平洋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了多圈层、多系统角度对深入认识过去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大洋航次开展的理想靶区进行了展望。
张亚南仲义陈艇赵德博王敦繁盖聪聪姜兆霞蒋晓东刘青松
关键词:大洋钻探风尘生产力北太平洋
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两种提取方法的对比被引量:10
2015年
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洋沉积物来源、洋流搬运、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而高效地从沉积物中分离出黏土矿物组分成为开展黏土矿物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介绍了两种提取海洋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方法——沉降法和离心法,并将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其中,黏土矿物平均含量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得黏土矿物含量相关系数为0.96,Sig.值远大于0.05,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性;ODP1146站样品两种方法所得蒙脱石含量及伊利石含量分别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ZK001孔样品高岭石含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两者之间黏土矿物含量在时间序列上的总体变化趋势也非常相近;粉末样XRD扫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提取颗粒所含矿物均主要为黏土矿物,且两者之间矿物含量非常接近;另外粒度分析表明,沉降法与离心法所提取的颗粒大小均小于2μm。分析结果表明与沉降法相比,离心法提取黏土矿物同样可以准确地获取黏土矿物中蕴含的重要信息,而且提取效率较传统沉降法更高,其在海洋沉积物黏土矿物中的研究亟待得到推广。
赵德博万世明沈兴艳于兆杰矫东风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黏土矿物离心法
中国东部陆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东部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的过渡区域,是连接全球最大的沉积源-汇系统的重要纽带,记录了东亚构造变形、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海平面变化及东亚重大水系变迁等诸多重要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20年来中国海洋专项获得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了中国东部陆架区第四纪以海侵-海退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沉积环境变化,探讨了陆架沉积环境变化与区域构造、海平面和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联系;基于目前在长江、黄河流域及东部陆架区开展的沉积物源-汇研究,讨论了长江和黄河贯通入海的可能时代及控制因素;提出新生代以来陆架地质环境演变与东亚构造历史、季风系统演化、海平面变化、重大水系调整及陆架有机碳埋藏的耦合机制研究是未来在中国东部陆架实施科学钻探的重点科学目标。
姚政权刘健刘健刘焱光万世明刘建兴单新易亮赵德博肖国桥王昆山窦衍光赵德博肖国桥石学法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6
2017年
黏土矿物研究在示踪物源、源区风化历史乃至洋流变迁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对南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宏观分布特征已获得了较系统的认识,但在受珠江和海南岛物源共同影响的南海西北部其高分辨率的黏土矿物学工作还未开展。本文对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结晶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研究区黏土矿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为主(平均45%),蒙脱石(平均27%)与高岭石(平均21%)次之,绿泥石含量最少(平均6%)。在区域空间分布上,蒙脱石含量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伊利石含量则与之相反;高岭石含量表现为近岸高离岸低,而绿泥石含量呈现离岸高近岸低的特征。总体上,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与现代珠江沉积物组成差异较大,而与珠江口2.5ka前的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比较接近,并且结合研究区岩心揭露的全新世以来极低的沉积速率(4cm/ka)以及上部很薄(小于0.6m)的泥质沉积,推测该区表层沉积物可能并非是现代沉积的结果,更可能主要来自全新世末期古珠江输送的沉积物。除古珠江作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蒙脱石的一个主要来源外,海南岛北部河流也贡献了少量蒙脱石到其邻近的东南海域。运用高岭石/伊利石比值和伊利石化学指数等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珠江是研究区沉积物中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的主要物源,其次台湾和海南岛也可能分别提供了少量富含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的沉积物。本工作对于南海西北部沉积物源-汇过程和相应的古环境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宋泽华万世明黄杰于兆杰张晋赵德博靳华龙李安春
关键词:物源分析表层沉积物南海西北部
40万年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演化史及其环境响应
本文通过对IODP346航次于冲绳海槽北部所钻取的U1428和U1429站两个长钻孔岩芯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沉积矿物(碎屑矿物、单矿物以及粘土矿物)分析及沉积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常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中更新世以来冲绳...
赵德博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平面黑潮
文献传递
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及其在古气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黏土矿物作为海洋细粒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南海沉积物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南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物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在古气候研究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地质时间尺度黏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对同时期物源区气候变化和物源区供给或洋流变化的指示意义。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德博万世明
关键词:黏土矿物古气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