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霜霜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团聚体
  • 1篇多变量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特征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氮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石灰土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氮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可溶性氮
  • 1篇灰土
  • 1篇耕作
  • 1篇官能团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克林
  • 4篇肖霜霜
  • 4篇张伟
  • 3篇张伟
  • 3篇叶莹莹
  • 2篇吴敏
  • 1篇陈洪松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多变量经验态式分解的喀斯特洼地土壤碳氮多尺度特征
2016年
利用样线法采集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单元内土壤样品(50个),采用多变量经验态式分解方法,分析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单元内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多尺度特征,探讨了SOC和TN多尺度特征的大小、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和TN分别与环境因子存在4和5个特征尺度。其中SOC主导尺度为68.6与140.9 m,TN主导尺度为72.3与141.1 m,两者主导尺度范围相似,在主导尺度内预测土壤碳、氮含量的决定系数也最高。裸岩率在各特征尺度下始终是土壤C、N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其他环境因子对土壤C、N空间分布的影响在各特征尺度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在较小的尺度上(141.0 m)主要受地形湿度指数和土壤水分的影响,在中等尺度内(229.2 m)主要受p H的影响,在较大的尺度内(362.9 m)主要受海拔与坡度的影响。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对土壤C、N进行尺度分解,有助于深入认识其空间分布主导尺度的来源以及各尺度内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喀斯特地区适应性景观格局设计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吴敏叶莹莹肖霜霜张伟张伟王克林
关键词:土壤碳氮
翻耕扰动下喀斯特耕地N_(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农田土壤N_(2)O排放是重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土壤氮素的重要损失途径。以往研究发现,耕作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壤总氮快速损失,但翻耕扰动对NO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原位控制实验,设置不同频率翻耕处理:分别隔6个月(T1)、4个月(T2)、2个月(T3)、1个月(T4)翻耕一次,以免耕为对照,探讨不同翻耕频率下土壤N_(2)O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比免耕,较高频翻耕(T2、T3和T4)显著降低NO年累积排放量;NO排放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与土壤含水量呈二次方程关系。团聚体(>2 mm和0.25~2 mm)、总氮、NO_(3)^(-)-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均与NO年累积排放量有显著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表明,MBC对土壤N_(2)O排放变化有较大的解释度(40.7%)。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显示,翻耕扰动主要通过调控土壤MBC进而影响NO年累积排放量。本研究表明土壤MBC是翻耕作用下影响N_(2)O排放的主导因素。
肖霜霜叶莹莹陈武荣肖丹毛兵张伟张伟
关键词:团聚体土壤氮微生物生物量碳
干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石灰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长期控制实验,研究了干扰/利用方式(封育、砍伐、火烧,种植牧草和种植玉米等5种处理方式)对典型喀斯特地区石灰土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干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都以〉5和2~5mm粒级为主,其中封育和砍伐地〉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火烧和玉米地则在〈2mm的4种小粒级团聚体含量呈现较高值;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基本以封育最高,砍伐、火烧居中,而以牧草和玉米地最低;各干扰/利用方式下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规律不同,随团聚体粒级减小,封育和砍伐地呈波浪形分布,玉米地呈倒“V”形分布,团聚体总氮分布较平稳,团聚体碳、氮在0.054~0.25mm均呈现最低值;封育和砍伐处理的〉5mm团聚体碳、氮占全土含量和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且各干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碳、氮主要存在于〉5mm和2—5mm粒级(均为60%~82%),可将〉2mm粒级团聚体作为喀斯特山区土壤碳、氮固持的特征团聚体。
肖霜霜叶莹莹张伟张伟吴敏
关键词:石灰土团聚体有机碳氮
耕作扰动对喀斯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组分迁移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及其组分淋失特征研究对深入理解干扰作用下土壤碳氮养分损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翻耕模拟试验,分析喀斯特石灰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及DOM官能团组分的淋失动态特征及其对不同耕作频率的响应,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DOC与DON的淋失量均随翻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对翻耕频率响应均不显著;DOC/DON淋失比随翻耕频率的增大而减少,DON占淋溶水可溶性总氮(TDN)比例随翻耕频率增加而增加。(2)DOC和DON月淋失量同时受翻耕处理与季节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翻耕处理实施后,DOC月淋失量表现为初期大、后期小,各处理间差异性逐渐降低;但DON月淋失量初期小、后期大,各处理间差异性逐渐增大。(3)DOC淋失量与4个官能团特征参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2+)、NH_4^+-N的淋失量呈显著正相关;DON淋失量与4个官能团参数无显著相关关系,与Mg^(2+)淋失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耕作扰动会加剧土壤DOM淋失,但淋失组分中稳定性组分没有变化,意味着耕作干扰将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持续损失,且由于其淋失组分碳氮比(DOC/DON)随扰动频率增加而降低,DON/TDN比随扰动频率增加而增加,持续的耕作干扰将大大增加水体氮素污染风险。
刘霞娇段亚峰叶莹莹肖霜霜肖霜霜王克林
关键词:可溶性氮官能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