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元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苗族
  • 3篇文化
  • 3篇苗语
  • 3篇民族
  • 2篇中华民族
  • 2篇人类学
  • 2篇习俗
  • 2篇乡村
  • 2篇乡村社会
  • 2篇记忆
  • 2篇共同体
  • 2篇共同体意识
  • 2篇过继
  • 2篇村社
  • 1篇东南
  • 1篇语言人类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内涵
  • 1篇阅历
  • 1篇葬仪

机构

  • 10篇凯里学院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作者

  • 10篇王金元
  • 3篇唐巧娟
  • 1篇麻国庆
  • 1篇彭婧

传媒

  • 3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黔东苗语nangl、jes看苗族的空间哲学被引量:1
2017年
苗族黔东方言中的空间词nangl(下游)、jes(上游)语义内涵丰富,其在苗语词义系统中的语义体现了黔东方言区苗族人对空间的独特认知。nangl是创世前的原初存在,是不需要创造的自然存在空间,是一切人、事、物的源点,而jes则是开拓和改造的空间,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目的地,二者共同构成苗族生存和实践的基本空间,是他们空间哲学中的"宇宙"。
唐巧娟王金元
关键词:黔东苗语JES迁徙空间哲学
社会记忆的表达与建构——基于麻山苗族“亚鲁”记忆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于族群的记忆超越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记忆。社会记忆的表达和建构与生态、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人群互动等要素紧密关联,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把握它的运行机制与逻辑。
王金元唐巧娟
关键词:社会记忆丧葬仪式
巴拉河流域苗族消防知识的文化逻辑与实践效用被引量:1
2017年
巴拉河流域苗族在消防实践中形成一套系统的传统生态知识,背后隐含敬畏自然的生命伦理和群体互惠的社会逻辑。敬畏和互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知识,并试图规避感性的个体性行动,进而回归理性的社会集体规范中。但由于个体性差异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导致应对实践的多样性。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到来,传统生态知识如何调整自身满足不断变化生态环境之需要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米提斯"知识可以为传统生态知识实践效用提供洞察和启示。
王金元罗芳艳
关键词:苗族消防知识文化逻辑
空间、记忆与生计:语言人类学视角下苗语“路”的语义内涵被引量:2
2021年
gid(路)是苗族空间系统中的突显性、基础性概念,是苗族认识其他复杂空间概念或关系的参照物,其语义上的多功能性反映了苗族“以线代面”的认知方式。gid(路)承载了苗族“沟路同一”“以路为史为遵”的社会记忆和现实场域中对“路即为生计”的思考,gid(路)的语义内涵分析是理解和诠释苗族迁徙历史的关键性空间实体。苗族对路的认知反映在语言上,即gid(路)在苗语三大方言区中大同小异的语义演变链及其转隐喻方式。
唐巧娟唐巧娟
关键词:记忆生计语言人类学
认同与承认:苗族精英梁聚五的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民族精英的身份认同有区域性、族群性与国家性等多重性质。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竞争中,认同民族还是认同国家遂成为民族精英角逐权益的工具,他们会根据当下情势和政治诉求对自己的身份作出选择。梁聚五致力于对苗族历史文化的书写以及寻求他者承认的政治实践表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精英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之间的动态性转换,不能简单地视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亦不能归咎为选择何种层次和级序的认同,而取决于民族精英的社会地位与角色、政治权利与平等受到多大程度的尊重和承认。
王金元
关键词:民族精英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承认政治
“多元一体”视角下中华生命观之苗语表达
2023年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唐巧娟王金元
关键词:中华文化苗语
超越宗族:贵州清水江下游乡村社会过继习俗研究
2022年
贵州清水江下游乡村社会过继习俗具有多重文化表达形式。一方面,以子女健康或命相为行动基点,按互渗律原则建立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亲属关联,试图使个体生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以社会结群为目的,不同家庭借由过继构拟亲属关系,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和累积社会资本,实现社群间共生共荣。由此,过继超越个体、宗族而呈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王金元杨艳
关键词:过继主体性
家庭策略与社会结合:贵州东南乡村社会过继习俗的文化阐释
2022年
贵州清水江下游的乡村是多族群迁徙而聚合形成的社会,在此流动和多元的区域及聚落里,生存、身份与资源分配是人们面临的现实难题,为化解上述危机以便更好地发展,不同家庭藉由过继构拟亲属关系成为该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生存选择和社会结合策略,清水江下游乡村社会的过继习俗业已超越宗族、性别而呈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对理解乡村社会提供诸多启示和可能。
王金元王金元
人类学家吴秋林:走向文化深处的基因研究
2017年
吴秋林,贵州盘县人,祖籍江苏丹阳。其人生阅历丰富,做过“知青”、矿工、秘书、报社编辑记者等。1992年任六盘水市文联副主席;1995年调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曾任学报副主编;2002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任教,现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吉首大学特聘教授。
王金元
关键词:人类学家基因文化人生阅历
二十世纪上半叶苗族知识分子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单元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梁聚五、石启贵、杨汉先等苗族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中致力多民族共生共荣、利用汉文化书写本民族历史以及通过强调中华民族成员身份来争取权益的探索与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表述和个案参考,从生命史视角考察不同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路径与逻辑。
王金元王金元
关键词:身份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