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定芳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极
  • 2篇神经假体
  • 2篇假体
  • 1篇铱合金
  • 1篇运动皮层
  • 1篇皮层
  • 1篇阻抗
  • 1篇阻抗测量
  • 1篇微电极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相容性
  • 1篇聚氨酯
  • 1篇合金
  • 1篇大脑
  • 1篇大鼠大脑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曹余良
  • 2篇鲁艺
  • 2篇段晏文
  • 2篇王定芳
  • 1篇肖文杰
  • 1篇刘炳辛
  • 1篇周琴
  • 1篇李涛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植入式铂-铱合金微电极的修饰和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后的阻抗测量被引量:3
2009年
植入电极是植入电刺激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为了降低植入电极的阻抗和减少组织的炎性反应,本文针对植入电极界面的特性要求,采用逐层修饰的方法,先用电化学方法在铂-铱合金微电极(d=75μm)上沉积氧化铱,然后在绝缘封装材料硅橡胶上接枝一层高分子涂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VA/PAA).经修饰的微电极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运动区一个月,在第21天测量其电极阻抗.结果初步显示逐层修饰的电极阻抗降低了53%.行为学评价显示电极在植入大鼠运动皮层后没有对大鼠的运动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刘炳辛鲁艺王定芳李涛周琴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假体
涂覆聚氨酯材料植入神经电极的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由于植入式电极在长期使用后会形成组织包囊,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极的性能。课题组提出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离子导通能力强的聚合物涂层来包裹整个电极。这样,就能在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使得电极在长期植入后的稳定性增强。目的:观察合成聚氨酯材料的离子导通性能以及与PC12细胞和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4分别在武汉大学化学院神经电极研究室和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完成。材料:首先用2,4-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合成预聚体,然后直接用水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进行交联形成聚氨酯。方法:将硅橡胶片在空气中等离子处理1min后,将一定量合成的聚氨酯溶液铺展在处理后的硅橡胶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以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片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测试仪对合成的聚氨酯进行官能团的分析;测试电极上涂敷聚氨酯涂层前后的循环伏安性能;观察不同材料上PC12细胞和小鼠颗粒神经元的贴附状况;计算不同材料上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结果:红外测试说明聚乙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完全;循环伏安测试证明离子在聚氨酯膜内的导通能力较强,而且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在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的贴附状况均好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MTT法实验结果表明,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细胞的存活率高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P<0.001)。结论:在聚氨酯合成的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使得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离子导通性能,而且与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肖文杰王定芳鲁艺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假体细胞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