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园园

作品数:19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黄河
  • 3篇流域
  • 3篇河道
  • 3篇河段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采集
  • 2篇时钟
  • 2篇数字滤波
  • 2篇水文
  • 2篇宁蒙河段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转速
  • 2篇转速信号
  • 2篇潼关高程
  • 2篇渭河下游
  • 2篇系统时钟
  • 2篇滤波
  • 2篇滤波频率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省水资源...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作者

  • 19篇周园园
  • 9篇师长兴
  • 8篇范小黎
  • 5篇邵文伟
  • 4篇杜俊
  • 2篇汤秋鸿
  • 2篇贺莉
  • 2篇黄河清
  • 2篇刘星才
  • 2篇张姗姗
  • 2篇鲁春霞
  • 2篇刘彦民
  • 1篇张敏
  • 1篇郑煜铭
  • 1篇闫云霞
  • 1篇颜明
  • 1篇吴小琼
  • 1篇吴小琼
  • 1篇董文博
  • 1篇苏腾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 1篇纺织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合作潜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澜沧江-湄公河(澜湄)流域南北跨越了25个纬度,流域上下游气候差异明显。同时遭遇干旱或湿润通常不利于上下游水资源合作,而水文气象条件正常或上下游间的干湿条件不一样时有利于缓解流域内的竞争性用水状况。为探究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合作潜力的影响,基于普林斯顿降水数据集与全球气候模型预估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Copula函数计算了历史时期(1985—2016年)与未来时期(2021—2090年)澜湄流域上下游同时面临干旱、湿润以及干湿存在差异的发生概率。基于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情景的预估结果显示与历史时期相比,未来时期澜湄流域在RCP4.5与RCP8.5情景下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遭遇同期湿润的概率在逐渐增大(最大达到199.5%),遭遇同期干旱的概率则在逐渐减少(最小达到-35.9%),而遭遇干湿差异时期的概率在所有时段均大幅减少(-53.1%^-42.5%)。未来澜湄流域上下游同期湿润概率的增加和遭遇干湿差异概率的减少预计将加大上下游面临水资源竞争的可能性,从而对澜湄流域各国家之间的水资源合作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研究可以为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运晓博汤秋鸿徐锡蒙周园园周园园刘星才孙思奥
关键词:气候变化COPULA函数
近期渭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分析渭河下游三个水文站点2002-2009年河道横断面及悬移质中值粒径的变化,发现渭河下游河道近期出现新的变化特点,河道展宽,平滩流量下河道容积扩大,悬移质中值粒径减小,河道冲刷。从水沙变化、潼关高程和中值粒径变化分析了河道近期发生冲刷的原因。结果表明:2003年多次的漫滩洪水,高含沙洪水与低含沙洪水的共同作用及洪水期流量-含沙量特殊的组合特征,拓宽了河道的容积,大大提升了渭河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来沙系数变化是渭河下游近期河道冲刷的主要原因;悬移质中值粒径的减小以及潼关高程的稳定也对河道冲刷有所贡献。
范小黎师长兴邵文伟周园园
关键词:潼关高程洪水来沙系数渭河下游河床调整
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分析方法及在各流域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6
2011年
变异点识别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国内水文序列变异点的研究逐渐发展,从最早的使用单一方法发展到由多种方法组成的水文序列变异点诊断系统和对部分方法的改进。同时,各种方法在中国各主要流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水文序列时间年限不同,得到的变异点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将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及在各流域的应用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为今后水文序列变异点的方法改进及其在流域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周园园师长兴范小黎杜俊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
游荡性河流演变规律研究进展及其河型归属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游荡性河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中以黄河下游上段最为典型,但关于游荡性河型的归属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国际上多将游荡性河流归属为辫状河型。本文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为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游荡性河流的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从定义、成因、特征及河道形成过程方面,将游荡与辫状河型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启示:游荡性河型是一种重要的河道型态,与辫状河型在许多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特别是游荡河型主要发育于能量小于输沙需求的环境,因而形态呈现不稳定特性,但辫状河型不仅出现在能量较多的环境,而且也常在能量较小的环境中出现,因而一部分具有稳定形态,另一部分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因此,有必要对游荡性河道和辫状河道给予区分。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重视河型形成的内在机理,对能量理论进行发展及深化,进一步系统性评价游荡性河道与辫状河道的异同性,以解决游荡性河道的河型归属问题。
解哲辉黄河清周园园张敏
关键词:能量耗散
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2年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近几十年,黄河的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分析径流量变化及驱动力,对流域治理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中游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最早的流域,因此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论文首先分析白家川站1956—2009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采用7种时间序列突变检验方法分析序列的突变点;其次,通过估算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从而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56—2009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气候干旱化加剧;径流量时间序列突变发生在1971年和1997年,这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实施的水保措施及1997年以来的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措施有关;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影响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周园园师长兴杜俊范小黎
关键词:黄河中游径流量气候因子
基于分频数字滤波的转速信号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信号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分频数字滤波的转速信号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待采集的转速信号进行系统时钟同步处理;对经系统时钟同步处理的转速信号进行分频数字滤波,获得分段转速信号;对分段转速信号...
刘彦民周园园张姗姗
文献传递
黄河宁蒙段洪水过程变化特点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Pettitt法和里海哈林法(Lee-Heghinian)检验了流量年际变化中的突变现象,所得到的突变点将宁蒙河段年径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69年前;1969年-1986年;1986年以后。分析了三个阶段洪水过程的各自特点,结果显示:1969年前洪水峰型相对多尖瘦,常为多峰型;1969年-1986年洪水过程的特点和前一时期相比,洪水峰型变胖,多为单峰型。1986年以后主要为中小洪水,中小洪水矮胖,洪峰低,历时长。从气候变化、支流来水、灌溉引水、水利工程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洪水变化的原因,发现人类活动(水库修建、灌溉引水)是造成宁蒙河段洪水年内、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宁蒙河段的来水量,支流对宁蒙河段水量变化影响微弱。
范小黎师长兴周园园杜俊
关键词:突变分析洪水过程水利工程宁蒙河段黄河
利用DEM进行黄河中游河网提取及河网密度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在考虑土壤特性对降雨入渗及地面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基础上,利用SRTM的DEM数据和世界土壤数据库,提出基于入渗系数和坡度因子确定汇流面积阈值的方法,并利用所生成的河网计算黄河中游的河网密度,揭示黄河中游河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师长兴周园园范小黎邵文伟
关键词:河网提取
“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被引量:30
2019年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亚洲大河文明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变化引起的水资源连锁效应与下游几十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下游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水塔”下游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提高,水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亚洲水塔”变化给下游地区水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亚洲水塔”变化改变河源区下泄径流,导致冰湖溃决等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威胁到下游地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分析“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影响及相关研究不足,提出应加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下游流域水资源研究的结合,发展全流域水循环过程综合集成与模拟技术,阐明流域上下游的关联机制与“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与方案。
汤秋鸿刘星才刘星才周园园运晓博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资源
黄河宁蒙河段水文-水温过程和河道形态变化对凌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文和水温过程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评估这一变化对河道形态、凌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灾效应。利用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分析方法,选取宁蒙河段稳定封冻区域(石嘴山-头道拐)的石嘴山、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5个主要水文站,根据2008-2013年凌汛前实测断面资料,计算相应年份5个水文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平均水深和深泓点高程。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近年来凌汛期的径流量和水温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泄流量过程有助于减少凌灾发生的几率;各水文站凌汛前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深泓点高程不断降低。河道过水断面形态的这种变化增大了凌汛期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助于缓解开河期可能出现的凌汛灾情。
苏腾黄河清周园园
关键词:黄河宁蒙河段河道形态水文过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