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婉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5篇甲状腺
  • 4篇乳头状瘤
  • 4篇手术
  • 4篇内镜
  • 4篇鼻内
  • 4篇鼻内镜
  • 3篇头颈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经鼻内镜
  • 3篇鼻腔
  • 3篇鼻腔鼻窦
  • 3篇鼻腔鼻窦乳头...
  • 3篇鼻窦
  • 2篇阴性
  • 2篇预后
  • 2篇乳头状癌
  • 2篇切除

机构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任婉丽
  • 10篇邵渊
  • 7篇白艳霞
  • 7篇李化静
  • 4篇李宏慧
  • 3篇赵谦
  • 3篇权芳
  • 3篇张鹏飞
  • 2篇姚小宝
  • 2篇赵继元
  • 2篇贾永平
  • 1篇张少强
  • 1篇陈馨
  • 1篇许崇文
  • 1篇刘俊松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NRC6C-AS1和miR-129-5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lncRNA TNRC6C-AS1和miR-129-5p对甲状腺癌(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对照甲状腺组织样品。将人甲状腺癌细胞FTC-133分为空载体阴性对照组(空载体组)、miR-129-5p模拟物组(模拟物组)、miR-129-5p抑制剂组(抑制剂组)、sh-TNRC6C-AS1+miR-129-5p抑制剂组(sh-AS1+抑制剂组)、sh-Unc5b组和sh-TNRC6C-AS1(sh-AS1)组。采用q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系(NPA87、KAT-5和FTC-133)和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HTori3及甲状腺肿瘤组织中TNRC6C-AS1、miR-129-5p和Unc5b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NRC6C-AS1、miR-129-5p和Unc5b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预测TNRC6C-AS1、miR-129-5P和Unc5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甲状腺癌旁临近正常组织和正常细胞HTori3相比,TC组织和细胞系(NPA87、KAT-5和FTC-133)中的TNRC6C-AS1和Unc5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29-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在FTC-133细胞中,与空载体组相比,sh-AS1组的TNRC6C-AS1和Unc5b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129-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模拟物组中Unc5b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129-5p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抑制剂组中miR-129-5p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sh-AS1+抑制剂组中miR-129-5p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sh-AS1组和sh-Unc5b组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模拟物组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抑制剂组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sh-AS1+抑制剂组FTC-13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miR-129-5p与AS1-wt的3′-UTR结合,Unc5b为miR-129-5p的靶基因。结论TNRC6C-AS
李化静任婉丽郝润梅汪世洋白艳霞赵谦
关键词: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 363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ETE)、肿瘤侧别、颈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与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均<0.05);男性、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更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其同时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多灶和ETE(P均<0.05)。结论 PTMC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结合术前颈部B超或增强CT结果,考虑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风险;其余PTMC患者可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密切随诊。
任婉丽戴皓杨邡俪陈佳钰杨鸣裴蓓韩鹏邵渊白艳霞
关键词:头颈肿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手术疗效观察
权芳任婉丽张鹏飞赵继元贾永平邵渊
鼻内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刀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治疗或联合柯-陆式上颌窦入路或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鼻腔肿瘤29例,鼻窦肿瘤19例,对其临床疗效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对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 33%,与国内报道鼻内镜鼻内翻乳头状瘤22%术后复发率相比较,复发率明显较低(P <0. 05)。本组3例复发病例通过术后鼻内镜复查时发现,给予局部切除,经低温等离子刀局部电凝后治愈,1例经二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无1例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准确判断切除瘤体的根蒂部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鼻内镜密切随访,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处理,对达到治愈的目的及降低二次手术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化静戴皓任婉丽白艳霞邵渊陈馨
关键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低温等离子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术中神经监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21年
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保护一直是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方式通常为视觉暴露或区域保护,但是颈部手术空间狭小,上述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现阶段多借助于神经监测,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是神经电生理在临床中的良好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本文通过结合近年最新研究进展,从神经监测的原理、具体分类、腔镜手术应用及不良因素的规避等方面进行综述与探讨。
杨邡俪汪世洋任婉丽冯怡白艳霞
关键词:头颈外科甲状腺喉返神经喉上神经
不同方式治疗上颌窦癌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析经不同治疗方法对上颌窦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0例上颌窦癌患者的资料,分别比较55例经手术结合术后放疗的传统治疗组和55例术前化疗结合手术及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5年生存率,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随访5年以上(5年内死亡病例随访至死亡日)。结果:110例上颌窦癌病例资料中,所有病例均定期随访,0例失访,随访率为100%。5年中上述110例患者中死亡病例数为59例,总生存率为46.4%(51/110),其中经单纯手术+术后放疗治疗组的55例中,有31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43.6%(24/55);经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综合治疗组的55例中,有19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65.5%(36/5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癌患者采用术前诱导化疗+手术+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治疗上颌窦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术前的诱导化疗为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后期的化疗对于消灭残存病灶,防止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邹国玲张令吴群李化静李宏慧戴皓任婉丽赵谦邵渊
关键词:上颌窦癌生存率预后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局部切除易复发,反复多次手术可激发其恶变的趋势。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经验,观察治疗效果。
权芳邵渊任婉丽张鹏飞李化静
关键词: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鼻内镜
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及损伤后治疗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显露及损伤后的治疗。方法对本院耳鼻喉科自2015-08~2015-11收治的38例甲状腺癌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及颈部淋巴结廓清术者32例,术后常规行131I治疗者32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及患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者6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均清晰显示喉返神经,术后B超显示无腺叶残留。术中1例(2.6%)发生RLN损伤,术中即行一期RLN断端吻合术。术后3例患者出现声嘶症状,2例患者3月内发音恢复正常,1例患者未恢复。结论 RLN在甲状腺癌术中被损伤的机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术中正确的解剖显露RLN对保护喉返神经功能和甲状腺腺叶的完整切除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术中出现喉返神经离断,视离断部位及张力情况及时行喉返神经断端吻合或喉返神经与颈袢神经行断端吻合,术后配合激素、雾化吸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有良好疗效。
任婉丽汪世洋李化静姚小宝白艳霞邵渊
关键词:甲状腺癌喉返神经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侧别、BRAFV600E基因突变、伴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情况、腺外侵犯、被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LNM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年龄45岁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HT、是否多灶性均与cN0-PTMC发生CLNM相关(P<0.05)。伴NG、BRAFV600E基因突变、肿瘤位置、腺外侵犯、肿瘤侧、被膜侵犯均与cN0-PTMC发生CLNM无相关性(P>0.05)。继续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R=1.929,95%CI:1.465~2.541),年龄≤45岁(OR=2.581,95%CI:2.004~3.324),多灶性(OR=1.675,95%CI:1.276~2.197)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5 mm(OR=0.603,95%CI:0.463~0.785)和伴HT(OR=0.642,95%CI:0.452~0.913)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保护因素。伴HT是cN0-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的危险因素(OR=3.454,95%CI:1.865~6.397)。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不伴HT、多灶性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伴HT是此类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保护因素,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任婉丽李化静李宏慧邵渊白艳霞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李化静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或联合柯-陆式上颌窦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鼻腔肿瘤21例,鼻窦肿瘤15例,对其临床疗效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对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6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3%,经二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无1例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准确判断切除瘤体的根蒂部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李化静邵渊任婉丽张鹏飞赵继元贾永平权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