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凡

作品数:18 被引量:164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土壤
  • 9篇地膜
  • 5篇地膜覆盖
  • 5篇膜覆盖
  • 4篇土壤呼吸
  • 3篇地膜残留
  • 3篇农田
  • 3篇农田土壤
  • 3篇污染
  • 3篇可降解地膜
  • 3篇降解地膜
  • 2篇玉米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塑料
  • 2篇塑料地膜
  • 2篇秸秆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

机构

  • 18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宁波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兵团农业技术...
  • 1篇辽宁农业职业...
  • 1篇石河子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市检验检...

作者

  • 18篇丁凡
  • 7篇汪景宽
  • 5篇李诗彤
  • 3篇裴久渤
  • 3篇严昌荣
  • 2篇付时丰
  • 2篇孙良杰
  • 2篇刘勤
  • 2篇李双异
  • 2篇安婷婷
  • 2篇高晓丹
  • 1篇胡洵瑀
  • 1篇何文清
  • 1篇黄耀
  • 1篇王帅
  • 1篇张福锁
  • 1篇刘学军
  • 1篇陈利军
  • 1篇张大庚
  • 1篇刘慧

传媒

  • 3篇湖南生态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膜覆盖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和作物C、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解长期地膜覆盖和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和作物C、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于2015年采集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地膜覆盖和施肥定位试验(建于1987年)土壤和玉米植株不同组织(根、秸秆、叶片、籽粒),测定了土壤和作物C、N、P含量。结果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和施用有机肥均对土壤pH产生显著影响(P<0.01),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01);地膜覆盖对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以及土壤C∶N∶P化学计量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施用有机肥会显著增加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以及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P<0.01),降低土壤C/P和N/P(P<0.01);除了叶片N含量和籽粒P含量及C/P以外,地膜覆盖对玉米各组织中C、N、P含量及C∶N∶P化学计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玉米各组织中N含量(P<0.05),从而降低C/N(P<0.05),但只增加了根和籽实中P含量(P<0.05),降低了玉米籽实的C/P(P<0.001)。综上所述,土壤和作物的C、N、P化学计量学随长期施用有机肥而变化,但受地膜覆盖的影响较小。
王庆鲁祝鹏飞丁凡
关键词:地膜覆盖有机肥土壤化学计量学
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中的碳去向及微生物响应特性
新型材料生物降解地膜代替传统塑料薄膜,有望解决我国地膜污染问题。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中的碳去向包括:矿化损失、被微生物同化为自身生物量以及残留。在田间状态下,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受非生物(如光照)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然而目前...
陶招丁凡
关键词:光照土壤微生物
我国棉花主产区变化与地膜残留污染研究被引量:21
2021年
地膜覆盖是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变化。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统计数据,对我国主要棉区地膜应用和残留污染特点进行大范围采样,获取第一手数据;同时,对过去几十年中与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我国棉花生产格局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探讨了主要棉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从过去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迁移到现在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新疆),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自1986年开始规模化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棉花单产(皮棉)快速上升,现在已经超过2000 kg/hm2,大幅度超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单产。同时,新疆棉区地膜覆盖应用所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疆连续10 a和20 a覆膜的棉田土壤中残膜量分别为259.70±36.78 kg/hm2和307.90±35.84 kg/hm2。因此,地膜覆盖是我国棉花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保持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同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非常严重,必须尽快研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应对策略,实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
丁凡丁凡刘勤刘勤郭莹何文清严昌荣
关键词:棉花地膜覆盖
长期施磷对玉米和土壤C∶N∶P及有机质稳定性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不同量磷肥对农田土壤和作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微生物活性及土壤碳库数量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农田养分调控和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28 a)地膜覆盖与施肥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3个施磷处理:不施磷肥(P 0)、67.5 kg P_(2)O_(5)/(hm^(2)·a)(P_(1))、135 kg P_(2)O_(5)/(hm^(2)·a)(P_(2))。2015年秋季收获期采集0~20 cm土壤和玉米植株不同器官(根茬、茎秆、叶片、籽粒),测定土壤和作物C、N、P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颗粒有机碳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结果】与不施磷肥相比,长期施用磷肥增加土壤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降低土壤C/P和N/P,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无影响。施用磷肥增加了玉米器官磷含量,从而降低了N/P,但对玉米器官的C、N含量无影响。施用磷肥抑制了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活性),而对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呼吸熵、微生物熵无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对土壤颗粒有机碳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无影响。【结论】长期施用磷肥因增加土壤和作物P含量而降低N/P和C/P,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但是对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及稳定性无影响。
贾照杰吉德昌陈飞武立萍李铭轩于占波丁凡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可降解地膜代替塑料地膜是未来必然的选择,但还不确定可降解地膜是否能达到同塑料地膜一样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2018年4月,我们在辽宁海城和阜新分别建立了长期定位试验站,包括黑色可降解地膜(BB)、透明可降解地膜(BC)...
王政宇李铭轩李诗彤丁凡
关键词:可降解地膜地膜覆盖
热解温度和时间对马弗炉制备生物炭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为总结马弗炉制备生物炭的经验和明晰热解温度和时间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400,500,600℃)和时间(2,3,4,6,8h)交叉条件下,在实验室用马弗炉烧制生物炭,计算生物炭的产率,测定其碳和氮含量,并总结利用马弗炉制备生物炭的经验。结果表明:不同热解条件下,生物炭的产率为11.2%~32.1%,生物炭的碳含量为60.9%~77.3%,全氮含量为1.1%~2.8%,C/N为23.5~71.6。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产率降低,400℃时为20.5%~32.1%,500℃时为12.6%~19.4%,600℃时为11.4%~16.8%。随着热解时间的延长,生物炭的产率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炭的碳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400℃时为60.9%~63.2%,500℃时为62.6%~71.8%,600℃时为66.3%~77.3%),随热解时间呈无规律变化。生物炭的全氮含量及C/N随热解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对马弗炉制备生物炭的建议为:(1)烧制生物炭时,使用锡箔纸包裹坩埚外壁,可以防止秸秆被烧成灰,使生物炭的产率保持稳定,但是锡箔纸不可重复使用;(2)热解温度不要超过700℃,当超过700℃时,部分秸秆会被烧成灰,生物炭的产率很低;(3)烧制结束后,关闭马弗炉电源,待炉内温度降低后,再打开炉门,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生物炭与冷空气的接触。综上所述,马弗炉热解是实验室较低温度下(小于700℃)制备生物炭的一种有效方法。
葛丽炜夏颖刘书悦程鑫翟英博丁凡
关键词:黑炭玉米秸秆
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控制被引量:14
2022年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塑料碎片残留在农田中,从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残膜及微塑料污染。本文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和统计数据,就地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控进行了分析。残膜及微塑料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限制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并对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危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损害土壤健康,长此以往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微塑料存在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微塑料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极容易通过吸附作用成为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的载体,增加污染物的转移富集风险,从而造成土壤生态环境复合污染。中国地膜生产、使用相关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尚未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地膜回收体系,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仍不够充分,同时针对残膜及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膜生产、回收相关标准以及残膜和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张金瑞任思洋戴吉照丁凡肖谋良刘学军严昌荣严昌荣汪景宽汪景宽刘勤张福锁
关键词:地膜农业效益环境效应
土壤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被引量:3
2018年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等学校是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以及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聚集地,一直将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重要责任,这在社会经济、高等学校和大学生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其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从土壤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创新素质和考评机制四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创新能力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壤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促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李双异张大庚刘慧丁凡付时丰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碳循环和团聚体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5
2017年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揭示新输入碳在土壤及团聚体中赋存状态、周转过程以及微生物的调节机制。本文主要归纳与阐述了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未来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机制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金鑫鑫汪景宽孙良杰王帅裴久渤安婷婷丁凡高晓丹徐英德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农田土壤
塑料和可降解地膜的残留与降解及对土壤健康的影响:进展与思考被引量:23
2021年
传统塑料地膜覆盖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和污染。可降解地膜代替传统塑料地膜是未来的必然选择。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传统地膜覆盖带来的土壤塑料残留和可降解地膜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1)传统塑料地膜覆盖土壤中塑料的残留数量巨大,覆膜20 a的农田中大塑料(粒径大于5 mm)的残留最高能达到307.95 kg/hm^(2),覆膜农田中微塑料的残留也不容忽视,目前亟需制定出统一的土壤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残留检测标准。(2)新型可降解地膜被认为是解决塑料地膜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目前没有考虑到可降解地膜会碎裂成微塑料,可能会危害土壤健康,未来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最后,本文对以上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可降解地膜是一种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未来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来研究可降解地膜参与的土壤碳循环过程。
丁凡李诗彤王展冯良山赵祥云汪景宽
关键词:塑料地膜可降解地膜地膜残留土壤健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