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阳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吉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酸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4篇苯乙酸
  • 3篇外伤
  • 3篇外伤后
  • 3篇P16基因
  • 2篇增殖
  • 2篇立体定位技术
  • 2篇脑梗
  • 2篇后脑
  • 2篇葛根素
  • 2篇葛根素治疗
  • 2篇C-MYC基...
  • 2篇I
  • 1篇蛋白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电镜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5篇天津石化医院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中医中...
  • 1篇榆树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陈阳
  • 4篇黄海燕
  • 4篇田宇
  • 2篇李柏
  • 2篇赵刚
  • 2篇陈宝琴
  • 2篇许侃
  • 2篇洪新雨
  • 2篇李红君
  • 1篇赵丛海
  • 1篇王鹏
  • 1篇王长坤
  • 1篇邱吉庆
  • 1篇罗毅男
  • 1篇赵光宇
  • 1篇候宜
  • 1篇王海东
  • 1篇周立祥
  • 1篇罗琪
  • 1篇田洋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葛根素治疗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40例被引量:1
2002年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系外伤后颅内动脉系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闭塞并出现所属脑域的梗死。近年来由于CT及NRI的普遍应用,临床上常有发现。1996年1月~2002年1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论,试用葛根素治疗外伤后颈内动……
陈阳黄海燕赵光宇周立祥王长坤
关键词:外伤葛根素
苯乙酸、二甲基甲酰胺对胶质瘤细胞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比较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及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胶质瘤细胞C6的增殖抑制作用,观察两者对Wistar荷瘤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并从作用机理角度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前景。方法:3H-TdR掺入法检测PA及DMF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p16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对Wistar荷瘤大鼠进行PA及DMF腹腔注射治疗,观察生存时间变化。结果:应用PA及DMF后,C6细胞CPM值降低;PA组c-myc基因胞浆阳性表达显著下降;DMF组p16基因胞浆阳性表达显著增强。Wistar荷瘤大鼠腹腔注药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PA及DMF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存在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作用机理显示两者有联合应用的前景。
田宇陈阳刘冰齐辉田洋赵丛海李梦兰
关键词:苯乙酸二甲基甲酰胺C-MYC基因P16基因
苯乙酸作用胶质瘤C_6细胞光镜、电镜分析
2002年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C6胶质瘤细胞株体外培养和传代;台盼蓝染色细胞活性判断;细胞形态学光镜观察;醋酸双氧铀电子染色,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应用PA后,C6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核质比:对照组为1.62士 0.58,PA2.5mmol/L实验组为0.79土0.17,二者比较差异显著。C6细胞核形变规整,由畸形核变为类圆形。胞浆中代表细胞分化程度的粗面内质网大量增生。结论 苯乙酸可在细胞水平及亚细胞水平使胶质瘤C6细胞分化程度提高,具有可靠的诱导分化作用。”
许侃黄海燕田宇陈阳
关键词:苯乙酸胶质瘤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金纳多治疗外伤后脑梗死34例中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及血液流变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陈阳李红君陈天明
关键词:金纳多外伤后脑梗死血浆内皮素血栓
^(125)I诱导大鼠脑内胶质瘤凋亡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125I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I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I,2周后复查MRI检测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Bcl-2、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HG-44细胞接种1周,MRI示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延长荷瘤鼠生长周期,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结论125I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有关。
黄海燕洪新雨陈阳邱吉庆赵刚李柏王鹏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立体定位技术碘放射性同位素
^(125)I粒子植入对大鼠脑内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125I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SHG-44),采用MTT法检测125I粒子对SHG-44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接种1周后经MRI检测脑内形成实体瘤。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在当天肿瘤区域植入125I粒子1粒,植入粒子1周后复查MRI,2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实验组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MTT法检测SHG-44细胞经125I粒子照射后,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接种1周后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CNA基因表达受抑制。结论:125I抑制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生长和颅内接种的脑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基因表达有关。
黄海燕洪新雨陈阳罗毅男李柏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
葛根素治疗外伤后脑梗塞40例被引量:11
2002年
陈阳李红君
关键词:葛根素外伤后脑梗塞
苯乙酸对胶质瘤C6细胞p16基因的激活作用及意义
2002年
目的 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抑癌基因p16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3 H -TdR掺入法测细胞增殖率 ;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应用苯乙酸后 ,细胞cpm值降低 ;p16基因胞浆阳性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存在剂量依赖性抑制 ,增强了抑癌基因p16表达活性 。
陈阳陈宝琴田宇
关键词:苯乙酸胶质瘤P16基因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组织工程技术栓塞动脉瘤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通过家兔颈动脉血管造影来观察成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胶栓塞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建立成纤维细胞库 ,并将成纤维细胞在人纤维蛋白胶中三维培养 ,直视下用成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栓塞兔动脉瘤模型。 32例 (成纤维细胞复合物 14例 ,纤维蛋白胶 14例 ,空白 4例 )分别于栓塞 2、4周行DSA血管造影。结果  (1)成纤维细胞能够在纤维蛋白胶中良好生长。(2 )成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胶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纤维蛋白胶组。结论 成纤维细胞 -纤维蛋白胶可以栓塞动脉瘤。
陈阳许侃罗琪王海东赵刚候宜
关键词:栓塞动脉瘤纤维蛋白胶成纤维细胞动物模型颅内动脉瘤
苯乙酸对胶质瘤C6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剂苯乙酸 (PA)对胶质瘤 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此过程中 PA对癌基因 c-myc及抑癌基因 P1 6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平板集落形成试验及 [3H]-Td R掺入试验检测增殖抑制 ;以免疫组化 SP染色法检测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应用 PA后 ,C6细胞平板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PA 2 .5 mmol· L- 1 处理组及 5 .0 mmol· L- 1 处理组抑制率分别达到90 .4%和 99.1 %。同时 [3H]-Td R掺入量降低 ;c-myc基因胞浆阳性表达下降 ,阳性细胞灰度值(Y值 )对照组为 (1 3 0 .5± 2 .8) ,2 .5 mmol·L- 1处理组为 (1 5 2 .8± 3 .1 ) (P<0 .0 1 ) ;P1 6基因胞浆阳性表达升高 ,对照组 Y值为 (1 67.1± 6.2 ) ,2 .5 mmol· L- 1处理组为 (1 49.2± 1 .5 ) (P<0 .0 1 )。结论 :PA对 C6细胞增殖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癌基因 c-myc对增殖的转录调节并激活了抑癌基因 P1
陈阳田宇陈宝琴
关键词:苯乙酸胶质瘤C-MYC基因P16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