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航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泳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光
  • 1篇紫外光谱
  • 1篇光谱
  • 1篇DNA作用

机构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郑菊芳
  • 1篇林秋月
  • 1篇贺新前
  • 1篇王东航

传媒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N-取代吡啶酰胺与DNA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合成了由N-芳环、氮杂环和脂肪烃取代的5种吡啶酰胺类化合物:N-苯基-吡啶-2-甲酰胺(L1),N-2-氯苯基-吡啶-2-甲酰胺(L2),N-2-硝基苯基-吡啶-2-甲酰胺(L3),N-2-吡啶基-吡啶-2-甲酰胺(L4)和N,N′-双(2-吡啶甲酰胺)-1,4-二乙烯三胺(L5),应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黏度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5种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发现,随着DNA的加入,5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均出现减色效应,且伴随着微弱的红移现象.5种化合物对DNA与溴化乙锭(EB)复合体系的荧光有猝灭作用,测得线性Stern-Volm er常数Ksq分别为1.73(L1),0.92(L2),2.21(L3),1.32(L4)和0.77(L5),表明与DNA作用的增强顺序为:L5,L2,L4,L1,L3.这5种化合物对DNA黏度的影响呈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L1,L2,L3和L4与DNA的作用为插入模式,而L5与DNA的作用可能为沟面结合或者静电作用模式.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5种化合物能对pBR322 DNA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开环构型DNA逐渐增多,超螺旋构型DNA逐渐减少;并且L3还能将切口环型DNA进一步切割成线型DNA.
林秋月贺新前王东航郑菊芳
关键词:DNA作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