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栋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信息扩散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热岛效应
  • 1篇扩散
  • 1篇缓冲区
  • 1篇哈大齐
  • 1篇哈大齐工业走...
  • 1篇风险区划
  • 1篇暴雪
  • 1篇CA
  • 1篇CLUE-S...
  • 1篇GIS空间
  • 1篇GIS空间分...
  • 1篇城市
  • 1篇城市热岛
  • 1篇城市用地扩展

机构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瓦格宁根大学

作者

  • 5篇张丽娟
  • 5篇刘栋
  • 3篇周东颖
  • 3篇张利
  • 2篇李文亮
  • 2篇陈红
  • 1篇延晓冬
  • 1篇高玉宏
  • 1篇范怀欣
  • 1篇马俊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动态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CLUE-S模型是研究中小尺度规模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面积为3451044hm2,属于大尺度规模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2000、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CLUE-S模型首先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的7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分别进行模拟,然后将各市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图进行拼接,采用面积优先法解决拼接时所遇到的行政区边界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不连续面,实现了利用CLUE-S模型模拟大尺度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表现为耕地数量将略有增加,约增加2.62%,建设用地将明显增加,约增加24.37%,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较为突出,分别减少11.17%、6.44%、18.04%,未利用地减少约5.58%。
张丽娟李文亮刘栋周东颖P.H.Verburg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
基于GIS和RS的区域氧气生产量模拟--以哈尔滨市为例
2012年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碳和氧气的原理,通过模拟植物各级生产力,估算出区域氧气生产量。利用MODIS的GPP产品,通过投影转换、影像裁切等处理,与GIS融合,采用C-FIX模型估算区域NPP、NEP,实现区域氧气生产量的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以哈尔滨市为例估算了2008年区域氧气生产量,主要结论如下:①2008年哈尔滨市生产净氧气量394423.95t,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占初始氧气生产量的30.787%,异养呼吸消耗占0.001%,初始氧气生产量越多,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和异养呼吸消耗也多;②哈尔滨市处于高寒地带,2-12月氧气生产量基本趋近于0,夏季最高,秋季略高于春季;③哈尔滨市各月及全年以阿城区氧气产量最多,呼兰区、松北区次之,主城区即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及平房区最低。本研究采用RS、GIS等技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实现了区域氧气生产日、月、年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变化,为区域氧气生产量的估算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研究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和评价人类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张丽娟马俊延晓冬刘栋张利
基于空间模型和CA的城市用地扩展模拟研究——以大庆市为例被引量:30
2010年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工具,将城市发展适宜性模块、邻域影响模块、约束影响模块、随机影响模块进行集成,实现CA模型的构建,并以大庆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未来发展进行模拟。研究认为:(1)将GIS空间分析和CA模型集成,模型结构清晰,避免二次程序开发;(2)根据大庆市特点,考虑资源开发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人口增长对随机因素的影响;(3)大庆市2015、2020年城市面积将继续扩展,城市重心将明显向北移动,并具有向东移动的趋势。
高玉宏张丽娟李文亮刘栋陈红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
哈尔滨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哈尔滨市1989,2001,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单窗算法对地面温度进行反演,分析哈尔滨市热场的分布情况,并与20世纪90年代地形图结合来分析道路系统间的温度情况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结果表明:铁路和公路温度差异显著且处于不同温度区的铁路温度也有显著的差异;铁路沿线地区热岛效应比较显著,铁路能使周围一定区域温度升高;公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廊道系统,对城市热岛有一定的阻隔、减缓作用;哈尔滨市铁路对热岛的影响范围不超过300 m,公路对城市热岛的降温作用最大值不超过0.4℃,在120 m以外降低作用很小或没有;绿化率的不同也影响道路对城市热岛的作用效果。
张利张丽娟周东颖刘栋范怀欣
关键词:热岛效应缓冲区
黑龙江省暴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发生风险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70-2006年黑龙江省78个市(县)的逐日降雪资料,对暴雪初、终日分布规律,暴雪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了各市(县)发生不同暴雪日数的概率风险估计值,并结合GIS技术进行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暴雪初始日期和终止日期37 a来变化不大,初始日出现在10月上、中旬,终止日出现在4月的中、下旬;暴雪日数集中在11、12、3月,尤以11月最多.年总暴雪日数的年际变化呈递增趋势;空间上,北部大兴安岭、黑河地区,中北部伊春地区,东北部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暴雪日数多于其他地区.黑龙江省暴雪异常年与厄尔尼诺年有很好的相关性,厄尔尼诺年及前、后年是暴雪异常年频发时期.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以黑龙江省78个市(县)1970-2006年的年暴雪日数为基础,分别对各市(县)发生不同暴雪日的概率风险进行计算,获得出现某一暴雪日数的风险情况为:暴雪日数为≤18 d时,全省均为1 a一遇到2 a一遇的中、高风险区;暴雪日数为≥20 d、≤24 d时,北部以4 a一遇、2 a一遇的轻、中风险为主,西南部、南部以4 a三遇,1 a一遇的中、高风险为主;暴雪日数为28 d、30 d时,全省几乎为4 a三遇至2 a一遇的中风险区;暴雪日数>30 d全省均为轻风险区,可视为无风险.
张丽娟陈红刘栋张利周东颖
关键词:暴雪信息扩散风险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